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夏北京報道“雖然前方擁堵,但你還是在最好的路上?!边@或許就是當下外貿從業者的內心寫照。
一方面,我國外貿企業仍普遍面臨運輸能力不足、物流成本飆升、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匯率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四難”;另一方面,中國進出口連續五個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進出口訂單仍保持強勁增長。
中國外貿“負重前行”海關總署10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8.33萬億元,同比增長22.7%。其中,出口15.55萬億元,增長22.7%;進口12.78萬億元,增長22.6%。與2019年同期相比,我國外貿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23.4%、24.5%和22%。
外貿的強勁增長也體現在9月采購節的數據上。阿里國際站數據顯示,今年9月代購節交易額前10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韓國、中國香港、智利和俄羅斯,分別保持31%、45%、9%、37%、34%、49%和22%。柬埔寨和老撾成為新興市場的領導者,與去年相比增長率超過100%。
中國進出口已連續五個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但今年一、二、三季度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速分別為29.7%、25.2%、15.2%,呈逐步下降趨勢。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外需依然強勁,中國外貿在圣誕出貨高峰期仍保持良好增長。但目前我國外貿企業仍普遍面臨運力不足、物流成本飆升、商品和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匯率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四難”。"中國的對外貿易正在負重前行."
白明指出,鑒于電煤供需緊張,9月份部分外貿大省面臨限電、停產、限產問題。他認為,將限電限產視為“外貿定價權的大動作”過于牽強,但部分外貿企業可能會因限電限產錯過訂單的交貨期,影響下一季度訂單的穩定。
“一箱難求”略有緩解。運力不足以及由此帶來的不確定性是外貿企業的一大痛點。
近日,不少外貿企業反映,由于國際物流價格飆升和擁堵,今年不少圣誕訂單難以按時送達。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曾回應稱,今年考慮到香港海事滯留風險,境外客戶一般采用網上看房簽約的方式提前下單。部分訂單已較往年提前裝船、提前交貨,但部分訂單因訂艙困難或運費高而積壓在國內倉庫,給企業經營帶來壓力。
據上航交易所集裝箱運價指數顯示,10月15日,我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收于3300.34點,較上期上漲28.64點,創下歷史新高,而去年5月該指數還不到850點。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價格仍處于高位,但外貿集裝箱物流緊張的局面正在逐步緩解。
9月30日,中國集裝箱工業協會表示,隨著我國集裝箱制造企業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班輪公司加快了空箱回流,目前的月生產能力已從過去的20萬標箱提高到50萬標箱的歷史高位。據各大班輪公司透露,空箱短缺的情況已基本緩解。中國主要集裝箱生產企業新增集裝箱庫存已超過40萬標箱,新增集裝箱供應有充分保障。
據該協會最新統計,截至2021年9月26日,國內主要集裝箱制造企業近40條生產線已連續6個月生產超過50萬TEU的國際標準集裝箱,產量提升至歷史平均水平的2.5倍。新集裝箱成品庫存46萬TEU,新集裝箱庫存健康平衡率達到104.1%,表明供需相對平衡。
目前全球集裝箱存量約為4億TEU。根據集裝箱生命周期淘汰規律,全球每年新增集裝箱需求在250萬-350萬TEU之間,這也是近15年來我國集裝箱產銷量的波動區間。中國集裝箱生產儲備現有產能520萬標箱,今年已滿負荷。目前國際標準集裝箱現有產量已達418萬TEU,預計年底將突破500萬。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受境外疫情反彈影響,部分境外港口嚴重擁堵,國際物流供應鏈不暢,船舶作業效率和空箱周轉率大幅下降,導致相關航線運力緊張,供需失衡。針對這種情況,有關部門最近做了大量工作來緩解運輸能力緊張的局面。
阿里國際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緩解運力不足的問題。數據顯示,2021年9月,平臺貨運TEU量較3月增長5.8倍,海運整箱較3月增長2倍,空快噸較3月增長22%,到貨保障訂單量較3月增長443.7%,買家較3月增長293.51%。
海運的動蕩也讓DDP模式非常受歡迎。全包模式讓物流、通關、支付的成本一目了然,這種模式的商品數量比去年增長了6倍以上。支付訂單數、支付買家數、銷售商品數均為去年同期的兩倍。
數字改變生活,也改變外貿交易的載體和形式。
自爆發以來,跨境電商等線上貿易明顯提速。海外消費者,無論是2B還是2C,都在大規模轉向線上。隨著疫情的反復,線上消費習慣已經養成,線下交易向線上遷移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2021年9月采購節數據顯示,B2B直播已經成為商家新標配,9月采購節期間直播商家數量同比增長383%??缇持辈ネ仍鲩L431%;海外觀看直播的買家數量同比增長127%;直播商機數量同比增長183%。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直播等形式符合當前電子商務領域的熱點和中國外貿數字化轉型的趨勢。近年來,它們被引入廣交會等大型展會,打破了線下的時空限制,可以隨時隨地洽談匹配新訂單。
在她看來,作為國內電商的熱點,引入直播等手段有利于提高中國外貿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需要注意的是,之前的直播主要集中在2C終端,而2B終端的直播可能需要不同的探索。
“2C直播更多的是一種情感互動,但外貿領域是2B主導的。消費者和購買者的區別在于,后者高度理性,有嚴格的預算約束;而且買賣雙方都是專業人士,直播可能更側重于展示產品的創新性和性價比?!?/p>
白明指出,線上B2B外貿不斷創新高,是貿易轉移效應和貿易創造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在海外渠道沒有打通,缺乏2C經驗的背景下,大量原本面向B端的外貿企業更容易轉向B2B跨境電商。其過程更快,改造成本更低。隨著線上外貿物流、支付等基礎設施的快速完善,外貿企業的線上遷移成本越來越低。
第三,隨著變異菌株在新冠肺炎的不斷進化和傳播,海外疫情再次升級,線下市場正在受到新一輪疫情的沖擊。由于人員往來不便,大量的線下展會、工廠參觀等線下活動被取消,這是很多外貿企業獲取訂單的主要渠道,他們迫切需要在線上獲取新的訂單。
最后,網上外貿也在釋放貿易創造效應。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會通過網上交易嘗到甜頭,訂單不降反升,而且這種新的貿易形式流程更短,效率更高。
更多信息請下載21金融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