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互聯網+”熱浪撲面,蘇州電商恰好也迎來了“小氣候”的春天。
蘇州再推電商新政,引導、助力全市電商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在最新出臺的《關于促進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政策意見》中,不僅在原有扶持政策基礎上加大了支持力度,擴大了覆蓋范圍,而且降低了平臺類電商企業補貼門檻,新增了跨境電商獎勵措施,并明確對注冊地和結算地在蘇州的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臺,給予200萬元一次性獎勵。
如果單就數量規模、繁榮程度而言,蘇州電商堪稱“表現不俗、業績喜人”。資料顯示,去年我市電子商務交易額首次超5000億元,同比增40%以上,超全國、全省增幅,連續4年保持30%以上增長。目前,蘇州參與B2B、B2C和C2C的電子商務企業有20多萬家,淘寶上的賣家就超過17萬家。電子商務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廣泛滲透到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領域,還涌現出了一大批知名度較高的垂直化行業平臺。
但是,從結構、質量、技術等專業的角度來看,小、散、弱的特征還比較明顯,蘇州本土電商與國內的淘寶、京東等電商巨人相比,其實力或功能方面的差距還相當大。說白了,就是蘇州電商還缺乏“大塊頭”“大個子”。從長遠角度看,本土電商本身也存在著轉型升級的課題。
正如電商專家所指出的那樣,電子商務,不僅僅是網絡銷售,絕不是把渠道放到網上這么簡單,而是互聯網對傳統商業的改造?;ヂ摼W沖擊的第一步是廣告,第二步是銷售,第三步是物流,第四步是存貨管理,第五步一定是供應鏈。所以,只有當把整個供應鏈平臺都搬到互聯網上時,電子商務才算成型。因此,電商也分成三六九等的,做銷售應當是最起碼的,做平臺乃至于做生態,才能成為最后的大贏家。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做生意經商,不能滿足于練攤、租房子開店,也不能停留在蓋市場、建商場坐收租金層級,而應當有打造商圈的宏圖大志。
如今,在蘇州這塊創新創業的沃土上,政府實施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堅定不移,扶持電商成長的政策“小氣候”也愈加給力,能不能“鳥槍換炮”,從樹苗長成參天大樹,蘇州的大小電商,底下就看你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