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堿工業是以鹽和電為原料生產燒堿、氯氣和氫氣的基礎原材料工業。氯堿產品種類繁多,下游產品數千種,廣泛應用于農業、石化、輕工、紡織、建材、電力、冶金、國防軍工等領域。,具有較高的經濟推廣價值,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有關部門測算,萬噸氯堿產品帶動的一次性經濟產值在10億元以上。
烏?;す煞萦邢薰?,前身為伊克昭盟堿業公司(拉僧廟堿廠),創建于1952年。是我市首家以原鹽為主要原料生產純堿的企業。不僅開啟了我市氯堿化工產業發展的先河,也成為我市氯堿化工產業發展的縮影。
1995年,烏?;つ戤a1.5萬噸氯堿、3萬噸鹽酸、4000噸液氯建成投產,成為我市氯堿化工產業的重要支撐。
當時氯堿化工逐漸成為全市化工行業的主導產業。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烏海工業經濟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
第一階段,從50年代末到上世紀末的40多年,是打基礎時期。1958年,國家建包鋼,烏海作為資源富集區開始大規模開發,初步形成了煤炭、電力、化工、冶金、建材、機械加工等工業體系。
第二個階段,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是快速發展的時期。烏海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集中建設了三個自治區級工業園區和一批重點工業項目。煤化工、氯堿化工等重工業產品在自治區乃至全國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階段,從“十二五”開始,是轉型升級期。烏海工業經濟發展面臨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烏海被確定為第三批國家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明確了推進產業升級延伸多元化的新型工業化發展方向,下大力氣壯大產業集群,提升產業層次,全力打造煤焦油、氯堿化工基地。
經過“十二五”的有序發展,依靠產業鏈的不斷延伸,烏海氯堿化工產業褪去了灰色的色彩,展現出勃勃生機。
目前,烏海擁有儀化、鄭鈞、烏?;と覠龎A和聚氯乙烯生產企業,年生產能力各為120萬噸。PVC產能占自治區的27%。
氯堿化工產業鏈不斷延伸。內蒙古龍騰生物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年產草甘膦、甘氨酸等農藥中間體為代表的農藥及中間體產業在烏達工業園崛起。以烏海市藍亞化工公司為代表的醫藥及中間體行業,其甲磺酸、甲磺酰氯等產品出口法國、德國、美國、韓國等國家及臺灣省。目前,甲磺酸和甲磺酰氯的國際市場份額為18%。
烏海市氯堿化工和煤焦化工相互融合,硅化工進一步發展。內蒙古恒業成有機硅有限公司已建成年產25萬噸有機硅項目一期工程,這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生產線,填補了自治區硅化工行業的空白。未來,烏海將以工業硅為支撐,以有機硅單體為重點,以硅油、硅橡膠、硅樹脂、硅烷偶聯劑為發展方向,實現煤化工、氯堿化工、硅化工相互融合的產業新格局。
“十三五”開局之年,烏海積極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引進了聚乙烯(PE)多聯產示范項目、烏海神霧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乙炔化工新工藝、航天十二院氫等離子煤制乙炔技術、卡博特氣相二氧化硅項目、天津渤海集團苯胺、粗苯精制、促進劑等精細化工項目。 天津田波化工公司PVC糊樹脂項目、西部環保有限公司酸性土壤改良劑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等。
隨著這些項目的引進、建設和投產,烏海市實現了從“依托資源,打造支柱產業;拓展資源,建設精細化工;超越資源,培育替代產業,調整經濟結構。從依托資源到延伸資源再到超越資源的歷史性跨越,極大地推動了烏海產業轉型升級。
自治區“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統籌烏海及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建設資源型產業轉型發展示范區”。
烏海市緊緊抓住這一機遇,鼓勵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化工產業,進一步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副產品利用水平,大力引進鏈條延伸、鏈條修復項目和上下游配套項目建設,促進煤焦化工、氯堿化工、硅化工耦合發展,提高能源資源轉化增值水平,實現資源梯級利用。
做大優化氯堿化工產業,繼續推進聚氯乙烯深加工,大力發展鏈條延伸和鏈條修復項目...烏海的氯堿化工走上了集群化、精細化、高端化發展之路。(記者郭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