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工作的勞動力
據海南省人民政府駐廣州新聞辦公室主任、廣東省海南外來務工人員服務協會秘書長謝才友介紹,與海南毗鄰的廣東省已成為海南外來務工人員外出務工的首選地,也是海南外來務工人員最多的省份。近年來,廣東、海南的外來務工人員保持在20萬人左右,大部分分布在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東莞等珠三角經濟帶的城市,從事制造業、物流、餐飲等行業。
■本報記者李磊
早上8: 30,廣東中山凱奧華泰電子有限公司的張元軒跟著人群去上班。吃完早飯,她走出食堂,在休息室穿上工作服,往杯子里倒滿開水,走向20米耳機流水線,開始一天的工作。
張元軒是今年年初我省組織的招聘會上外出務工就業的貧困戶之一。每年春節后,省人力資源開發局都會在全省各市縣組織“春風行動”農村剩余勞動力招聘會。在今年的“春風行動”中,數百名貧困戶加入了外出打工的大軍。
“組織貧困戶外出務工,不僅僅是讓他們通過就業脫貧,更重要的是拓寬他們的視野。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會努力提高自己的勞動技能,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笔∪肆Y源開發局負責人說。
近日,本報記者跟隨省人力資源開發局等部門赴廣東,對赴廣東務工的我省貧困戶進行了回訪。
A
月薪3000元
讓她下定決心走出大山。
“春風行動”讓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邁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
5月25日,是張元軒來到凱奧華泰電子有限公司的第72天。她剛剛適應了耳機裝配線上的快速工作節奏。
這個23歲的黎族女孩住在白沙黎族自治縣宋慶鄉雅達村。這是一個坐落在大山深處的小村莊,交通不便。20多年來,她很少接觸山外的世界。
“要不是家里缺錢,誰會讓一個女孩子一個人去省外打工?”張元軒說,今年3月,縣就業局組織的“春風行動”到村里組織農民工報名時,她和母親商量了很久,最后她下定決心報了名,是工廠定的月薪3000元。作為一個有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這筆錢對她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吸引力。
報名后,經過白沙就業局的職業技能培訓,張元軒收拾行李,來到了這家位于廣東中山的電子公司。
張元軒的工作很簡單。他坐在流水線上拿著鑷子給耳機接收器安裝共振線圈,然后交給下一個工人操作。這個簡單的動作不超過3秒,動作一定要連貫,跟上傳送帶的速度。
“走出大山,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我想通過自己的雙手擺脫貧困?!弊诹魉€旁,張元軒一邊不停地重復著手里的安裝動作,一邊說,以前,她在大山深處信息閉塞,總覺得沒有渠道出去工作。春節過后,她被送到了家門口的招聘會,為她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雖然只來了不到三個月,但張元軒已經認識了來自各個省份的工人,討論的話題也從“老家的一些事”增加到了“如何多賺錢”。她還了解到更多的職業晉升渠道,渴望學習更多的技能,讓家人擺脫貧困。
有同樣想法的,還有五指山市范陽鎮布倫村的張。他也是今年“春風行動”招聘會上來到凱奧華泰電子有限公司工作的貧困戶。
“我只有初中學歷。一直覺得自己沒啥本事。出去工作一定很難。我掙不了多少錢。我就呆在家里?!睆堁诺男≌f,但這次通過“春風行動”的招募,他邁出了走出大山的第一步。
然而,當他剛到廣東時,由于環境不適應,張甚至有過工作一段時間后回家的想法。隨著時間的推移,認識的人越來越多,這個29歲的男人的思想也逐漸發生了變化:“我看到在我之前來這里的老鄉,學歷大多不高,但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很多人都被提拔到了管理崗位。為什么我不能?”
現在,張已經放棄了剛來廣東時“賺點錢就走”的想法。他積極參加工廠組織的技能培訓班,希望有一天能實現自己的抱負。
B
經過9年的努力,他從一名生產線工人成為了一名企業經理。
“現在的想法已經不是如何脫貧,而是如何過上更好的生活?!?/p>
在東莞市湯種鎮,有2000多家電子和機械零部件加工企業。貝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湯種鎮東側的高架橋下,是一家生產機械和車輛橡膠零件的企業。數百平方米的車間里,十多臺大口徑工業風機嗡嗡作響,鑄膠爐散發出的溫度讓車間的室溫比外面高很多。
吳,一個來自定安的年輕人,已經在這里工作了9年。2008年,家境貧寒的吳通過“春風行動”來到珠三角。9年的努力,他不僅讓家里脫貧,還走上了企業管理的崗位。
2008年,吳從最初的普工做起——站在生產線上,用高壓氣槍迅速將剛凝固的橡膠部分從模板上去除,然后迅速將模板放回機器進行二次澆注生產。
第一次走進車間,吳就聞到了家鄉熟悉的橡膠味。與來自北方的農民工相比,他更能適應車間里的高溫環境?!昂秃D系臏囟炔畈欢?,別人聞不慣這種味道,但我從小就很熟悉這種味道?!?/p>
"在這里,技術的提高意味著工資的增加."吳渴望提高自己的技術。鑄造橡膠件時如何避免毛刺?如何準確的將模板放入機器,及時進行下一次澆筑?這些問題都是吳下班后經常問師傅的問題。
不怕吃苦,肯請教,廠里的老師傅特別照顧這個個子不高,皮膚黝黑的海南小伙。隨著技能的提高,2010年,吳告別流水線一線操作,成為品控部的檢驗員,對車間其他工人的產品進行技術把關。
吳定期把工資寄回家,幫助家里擺脫了貧困,他在定安的老家也蓋了新房。在他的帶動下,妻子也來到東莞一家服裝店當售貨員。
2012年,吳當上了廠檢部經理,月入過萬。他還在東莞買了房和車。
一個月前,在服裝店工作的老婆看中了一個鋪面,商量租下來開服裝店。吳非常支持的這個想法。他說,現在的想法已經不是當年如何脫貧,而是如何過上更好的生活。
C
“脫貧只是第一步”
越來越多來自海南的農民工通過就業提高了技能,改變了命運。
“出去打工不只是為了賺錢。脫貧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它開闊了我們的視野。這些年來,越來越多來自海南的農民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睆V東中山凱奧華泰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士華在接受采訪時說。
老家在文昌市的付世華是一個從貧苦家庭走出來的企業家。他也成為我省很多剛來珠三角打工的貧困戶的榜樣。
1988年,付世華來到珠海做流水線工人,如今已有一家頗具規模的企業,并擔任珠海海南商會會長。
“如果當年沒有這個去廣東的決心,我絕對不會有今天的這個事業?!痹谧约旱钠髽I里,付世華經常用自己的例子教育員工。在他看來,有些家境不好的年輕人,只要肯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但總要邁出“走出去”的第一步。
“對于我省的貧困勞動力,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搭建一座走出去的橋梁?!焙D鲜∪肆Y源開發局副局長周說。
今年春節前,省人力資源開發局在全省范圍內組織篩選出21.2萬名有就業意向和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據省人力資源開發局統計,截至去年12月,我省已通過就業轉移貧困勞動力24559人。今年2月8日至3月7日,省人力資源開發廳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春風行動”招聘會。在此期間,全省各市縣舉辦了40場招聘會,最終有6903人達成就業意向,其中貧困勞動力1189人。
其中,昌江黎族自治縣作為生態保護縣,由于當地企業較少,無法通過就近搬遷來滿足剩余勞動力的就業需求。因此,省外就業成為轉移剩余勞動力的重要途徑。今年3月,長江一次性組織300名貧困人口到珠三角企業就業?!俺芜~安防”在廣東享有盛譽。澄邁縣就業局發揮農民工服務站和服務協會的橋梁作用,向廣東輸出了568名農村勞動力。
“外出打工的貧困人口每年都在增加。很多農民工的觀念已經從單純的‘打工賺點錢’轉變為通過打工提高勞動技能,改變未來?!敝苷f,隨著自己眼界的開拓,他們更渴望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D
瓊岳省
搭建就業的橋梁
通過技能培訓等方式,讓貧困勞動力更新就業觀念,取得更大的成功。
搭建橋梁只是“走出去”的第一步。周說:“下一步,我省將通過進一步的技能培訓,使當地富余貧困勞動力掌握更高層次的就業技能,帶動更多貧困人口通過就業脫貧?!?/p>
我省還將通過委托勞務派遣單位經營、廣東省海南商會和聯誼會組織用工企業來邛崍、招徠邛崍企業家回邛崍等方式,建立勞務輸出供需對接機制。
周說,鑒于廣東是海南務工人員外出務工的首選地,去年12月,我省充分發揮廣東省海南務工人員服務協會、廣東省海南商會、廣東省海南聯誼會等機構的作用,省人力資源開發局與廣東省海南務工人員服務協會簽訂瓊粵勞務輸出框架協議,建立勞務輸出長效機制。
根據協議,廣東省海南省工人服務協會初步為我省富余勞動力提供了數萬個就業崗位。我省就業部門根據就業需求對貧困勞動力進行篩選分類,并與廣東省就業部門聯合,共同做好赴廣東就業的貧困勞動力的崗前培訓工作,提高輸出勞動力的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
據海南省人民政府駐穗辦事處主任余介紹,兩省建立農民工長效合作機制后,廣東省各海南商會等機構提供崗位,還為在瓊農民工提供權益維護、法律咨詢、職業培訓等配套服務。同時,他們組織企業培訓和夜校學習,確保貧困勞動力工作后能夠更新就業觀念,自主學習新技能。
“近年來,海南的農民工越來越多。據一些廣東企業統計,雖然部分農民工在勞動技能、文化程度等方面還存在短板,但大部分人來到珠三角后都會安心留下來?!庇嗾f,這些農民工通過不斷提高勞動技能,從單純的出賣勞動力轉變為依靠技術在當地長期吃飯和工作。他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在國外事業成功后回到家鄉創業,帶動家鄉更多的人就業。
(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