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外貿穩中提質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面落實海關總署、濟南海關促進外貿穩中提質的舉措,支持德州深化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德州海關結合實際制定了12項措施。
一是加快企業急需貨物的通關速度。推進“兩步申報”、“提前申報”等改革,大幅壓縮進出口通關時間。對于涉及CCC認證的進口汽車零部件產品,檢驗時應按要求接受認可的第三方認證機構出具的認證證書。支持威訊公司等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真空包裝等高科技商品一體化監測檢驗模式首批試點。
第二,保證大宗資源性商品的進口和供應。對進口棉花等大宗商品,根據企業申請進行重量鑒定和質量檢驗。完善“兩級準入”和“目的地查驗”等措施,在確保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允許通過現場檢疫的進口糧食有條件退運至指定加工廠或指定儲存庫。
第三,優化農產品和食品進出口。增加出口農產品和食品生產企業登記和推薦。建立進出口鮮活易腐農產品和食品屬地查驗綠色通道,實行優先查驗和預約查驗。及時收集國外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預警信息,幫助企業提高防御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能力。
第四,支持重點行業降本增效。積極對接金靖裝備公司、優研愛思公司等重大減免稅項目,提前介入,幫助企業享受實惠。大力開展稅收管理研究,結合轄區進出口商品結構和企業需求,提出稅收管理研究建議。推廣企業集團加工貿易監管模式,實現企業跨關區受益。
第五,推動RCEP高質量實施。支持德州建設“中國北方連接東盟支點城市”,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開展RCEP“攻堅年”活動,引導企業優中選優,享受實惠。推廣原產地證書智能審核和自助打印應用,提高辦理效率。加大對獲批出口商的培育力度,爭取企業獲批成為獲批出口商。
第六,支持高水平開放平臺建設。深入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搶抓天衢新區建設機遇,支持德州沈劍綜合保稅區、魯北樂陵保稅物流中心建設。推進平原、齊河內陸口岸鐵路海關監管工作場所建設。引導兩個新保稅倉庫投入運營,形成城北和城南保稅物流產業發展新格局。
7.提高自貿試驗區監管創新的質量和效率。支持山東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在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食品駐點檢驗檢測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R&D機構享受進口稅收優惠政策,助力R&D提速;加強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的復制推廣,推動自貿試驗區實施海關創新制度。
八、積極培育外貿新動能。擴大跨境電子商務B2B出口,支持郵政渠道開展“9610”業務。對跨境電商貨物實施“優先查驗”、“一體化通關”等優惠措施,實現無紙化通關。支持有需求的傳統外貿企業轉型跨境電子商務,助力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綜試區建設。
九、深化核查分類改革。對核查模式實施分類管理,采取定期管理核查和風險核查相結合的方式,引入中介機構,采用第三方報告制度,引導企業規范運作。對擬核查的低風險企業和事項進行在線核查。推進與市場監管部門的聯合抽查執法。
十、加大企業信用培育力度。對“專精創新”、產業鏈和供應鏈龍頭、“一帶一路”等重點企業進行認證培育,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建立“重點企業培育數據庫”,優化完善分類培育與精準培育相結合的全過程、全周期信用培育模式,引導企業開展AEO認證。
十一、加強海關政策宣傳和培訓。鼓勵企業充分利用海關優惠措施,引導企業依法經營。建立跨部門聯合工作組、RCEP“大篷車”宣傳組和主要進出口企業“一對一”幫扶組,突出推進跨境電商、稅收優惠、企業信用管理和主動披露等工作。關領導主動帶隊深入縣市調研,現場辦公,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十二、加強統計監測分析和決策。加強海關統計數據的發布和解讀,針對不同需求提供精準統計服務,為德州外貿發展提供數據信息支撐。加強對德州重點產業、外貿走勢和特點、新業態發展的分析研判,發揮海關統計輔助決策的效能。
(客戶端通訊員吳旭東記者何瑩瑩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