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閃銹”的漆膜出現原因:
1. 水性防腐漆直接涂刷于金屬型材上,水在基材的停留時間較長,導致金屬基材開始銹蝕,稱之為“閃銹”。 2. 閃銹多發生于涂膜干燥固化之前的時間段。 3. 金屬基材、水和氧氣是產生閃銹的三要素。 4. 閃銹是一種電化學現象,產生的原因與鐵化合物的溶解和沉淀有關。由于水性涂料本身是導體,對存在電位差的不同區域形成電荷遷移通道,在水和氧氣共同作用下,產生腐蝕,在涂膜表面出現棕色或黑色銹蝕物。 5. 底材因素對閃銹的影響:底材的含碳量、金屬雜質含量和粗糙度都會影響閃銹問題。 6. 底材表面的一些因素:噴砂板件在噴砂后未徹底吹去表面的小鐵屑,未生銹的板件生銹板件等都會導致閃銹情況的加劇。 7. 為什么鑄鐵容易閃銹?鑄鐵本身所含雜質金屬較多,不同的部位會有不同程度的原電池結構,閃銹較難抑制。鑄鐵表面粗糙,在涂膜薄弱的地方容易出現閃銹,需要注意調整施工膜厚和流平鑄鐵表面粗糙,如果涂料潤濕不良會在較深的凹陷處產生一個涂層/空氣/基材三界面區域,這個區域產生的閃銹很難抑制,然后遷移至涂層表面,需要適合的流平劑,將凹陷處空氣置換出來就會有效減少類似的情況出現。
(二)“閃銹”因素的加速
1. 慢干條件:溫度低、濕度高(RH大于85%時尤其嚴重)。 2. 前處理不潔凈和質量不穩定的鐵質底材,通常新處理的鋼鐵表面容易產生閃銹。 3. 涂料體系:PH值越低越容易閃銹。 4. 金屬底材產生閃銹的難易程度:鑄鐵碳鋼鍍度鋅板(打磨)、鐵板或鐵絲、鋁合金。
(三)“閃銹”的漆膜防治措施:
1. 加速干燥:溫度高、濕度低有利于閃銹防止。 2. 漆膜厚度:漆膜越厚,越容易產生閃銹,因為漆膜厚導致水分揮發速度急劇下降。 3. 避免金屬底材污染,盡量用不易閃銹的底材。 4. 涂料的PH值:PH值越高,越不容易產生閃銹,PH調整到9.5左右比較合適。 5. 不同中和劑的影響:用DMEA中和的水性丙烯酸氨基烤漆或水性環氧酯防銹漆幾乎不閃銹。而用氨水中和的乳液型丙烯酸涂料,即使PH值調至9.5也易產生閃銹;而改用DMEA將PH值調至11,在90%濕度下也不易閃銹。 6. 樹脂體系:苯丙、純丙乳液等自干體系較易產生閃銹,而水溶性的丙烯酸、聚酯樹脂體系則不易產生閃銹。 7. 使用防閃銹劑:合理搭配的防閃銹劑可以有效防止閃銹產生。 8. 磷酸鋅和磷酸鋁等緩蝕顏料,在起防腐作用的同時,對閃銹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