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公司是R&F環球商品交易港,是R&F集團聚集原創設計師品牌和時尚買手/買手的平臺,通過B2B電商、RFSHOWROOM、快版環貿、環貿形象、福運通、福貓通等子品牌為時尚行業提供一站式行業+渠道服務。
作者所在的部門是數據中心,職責是為公司搭建數據中心,支撐各產品線的數據運營,通過數據中心打通各產品線的數據,更精準地服務于行業上下游客戶。本文以B2B電子商務產品億訂閱為實戰,談談數據中心的數據嵌入點。
剛進公司的時候,公司的數據是和百度合作埋的,用的是百度移動統計。
在這一點上,我們開始了我們的發展,召集產品經理和丁一的運營負責人一起溝通目前的問題。
經過溝通,主要確定解決以下問題:
問題1:我們需要了解日均10億訂閱量的B2B電商產品主路徑的用戶訪問量,產品列表頁面,產品詳情頁面,主路徑日均付費人數,各步驟之間的轉化率。目的是長期監控每一步的轉化率。如果有明顯異常,運營同事會進一步分析轉化率低的原因。
問題二:因為第一個問題只能解決整體轉化率,所以要想定位那里轉化率低的原因,就要看用戶入口路徑的各個環節的轉化率了。
問題三:解決坑的轉化率問題,由于評價坑的好壞有pv/UV百度統計兩個以上的指標,運營同事將坑的轉化率定義為(PV/坑交易額)來綜合評判坑的性價比。如果把坑放在明顯的位置,其轉化率還是很低的,需要分析原因,改變操作策略。比如圖片的調整,商品的調整,位置的調整等等。
問題4:要打通用戶的行為數據和用戶的交易數據,用戶的同事需要更了解他們的用戶,比如他們什么時候訪問過,什么時候買了更多的商品,什么時候買了更多的商品,什么時候買了那些商品。百度做不到這一點。通過用戶的訪問行為,運營同事會有針對性的進行運營。
問題5:看用戶的留存,留存有兩種定義。首先是訪問的留存率。一個新用戶第一次訪問,看看他是否會在未來7天,14天,1個月再次訪問。第二是購買留存率。第一次支付后,用戶會看到接下來的7天、14天、1個月后是否再次支付。這樣可以直接看到平臺的用戶粘性。
基于以上問題,我們開始設計數據中心內部的產品方案和技術方案。
關于技術方案埋點技術的選擇要解決以上問題,需要全面掩埋億訂閱的H5終端和APP終端(IOS/ Android)。如果采用人工埋的話,工作量比較大,要看各產品線的前端開發(JS/ Android /IOS)。
我們的技術總監研究了市場上各種數據公司的嵌入方法,從SDK是否支持H5、Android和IOS。無論部署模式是私有化還是saas(收集的用戶數據是公司比較重要的數據,出于安全考慮需要部署在本地),我們決定使用廁神開源,埋葬SDK。
這樣就省去了大部分的工作量,SDK一旦部署,基本信息如(時間、地點、瀏覽器、硬件設備)都會自動收集。
基本信息收集
接下來,需要定義埋接口。
首先是公共字段的定義,封裝在SDK中。前端工程師只要基于SDK的開發文檔部署項目,程序就會自動收集用戶的這些基本信息。這樣,用戶在哪里,用戶用什么設備,用戶什么時候接入我們的產品,都將得到解決。
瀏覽頁面事件集合
比如上面第三個問題提到的轉化率,就涉及到兩個指標:交易額和坑產生的PV。然后每次進入商品詳情頁,都需要記錄坑的信息,進一步計算坑的總銷量和轉化率。數據中心是數據貪婪的一個應用。當然,埋點收集的信息越詳細越好。但是埋點太多也會影響前端的性能,所以所有埋點都是基于問題的。
接觸事件采集
關于產品方案問題一
關于問題1電商產品的主要路徑:訪問用戶列表頁面,產品詳情頁,添加購買訂單并支付,就拿這幾個頁面的UV來說,但是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
添加訂單的轉化率可能大于100%。比如今天添加訂單的用戶,可能后天就下單了。
購買是一個按鈕,不是一個要格式化為頁面處理的頁面。
問題2
運營花了一段時間又問了一個問題,天天看這些結果,但即使發現轉化率低,也很難找出轉化率低的原因。
如果能知道這些主要入口路徑的轉化率,問題的范圍就縮小了。所以有一個入口分析功能,不同于其他數據產品的路徑分析。我們不僅可以清晰地顯示主入口路徑的轉化率,還可以查看每個路徑的每日變化趨勢。
這樣可以更直觀的觀察轉化率低的路徑,這里要描述一下計算方法:
第一步,將所有的用戶訪問分成n個會話(我們的會話間隔定義為20分鐘,即如果訪問一個頁面后訪問下一個頁面的時間超過20分鐘,那么下一個頁面就是另一個會話)。
第二步是找出用戶第一次訪問包含這些門戶的會話的時間。
問題3
坑轉換率涉及坑交易金額,但埋點數據損失率在5%左右。比如用戶操作時網絡不好,用戶的埋點數據無法正常上傳到埋點服務器。
我們需要百分百準確。另外,電商購買存在過錯。比如用戶今天買多了,但是沒有買。過了兩天,他直接去購物車買了貨。
問題4
獲取、存儲、交流和使用是對數據價值的最好解釋。
挖掘是收集用戶行為數據和待收集的業務數據;存儲是通過三層建模更科學的存儲數據;要打通,首先要打通用戶行為數據和用戶業務數據,比如可以綜合看到埋點采集的數據,比如時間、地理位置、硬件設備以及用戶的購買行為,比如瀏覽、訪問、購買、收藏、分享。
打通的第二個意義是打通公司各條產品線的數據。比如我們公司要做行業上下游,就必須打通生產數據、銷售數據、供應鏈數據,形成更立體的用戶畫像。產品線前的數據開放將在“臺灣數據-基于多產品線的標簽平臺”中介紹。
問題五
留存率的概念每種產品都不同,一般來說就是鎖定一批發生了某種行為的用戶,看接下來的七天或者14天等等是不是又發生了這種行為。
電商產品的留存率是電商產品的北極星指標,是這樣定義的:一個新用戶在第一次來到產品后的一周內,如果一周內能讓他購買1-2次,那接下來他的復購率會非常高。
但是,不同電商產品的消費頻次是不同的所以基于我們產品的特性。我們做了七日留存率、14日留存率、30日留存率這幾個數據指標來監控平臺的用戶粘性。另外就是電商產品初期用戶量和交易量是比較小的,所以我們還特別定義了一個訪問留存率的指標,看新用戶訪問后,7日后的留存情況、14日后的留存情況來綜合監測用戶的黏性。
作者:威爾頓(董超華),曾任職科大訊飛,現任富力環球商品貿易港大數據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改變世界的產品經理。簡單、簡短、有用,堅持原創、堅持做感動你的好文章。
本文由@華仔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不濺,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