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B2B是指一種為企業提供服務,幫助企業相互交換數據和信息的商業模式(來自百度)。
企業之間的基礎是商業貿易,貿易構成了鏈接企業的鏈條;貿易還構建了商業人之間的關系鏈:企業之間的貿易網絡構成了貿易圈,垂直行業上下游的企業之間的貿易聯系構成了產業鏈。
所以,要想優化產業鏈,提高產業效率,就要在“貿易”上做文章。
但是面對傳統行業,尤其是長期沉淀的行業,基本上已經建成了成型的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從生產到貿易到消費已經形成。同時,產業鏈也構建了一套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既定規則,根據每個角色所扮演的角色進行利益分配。簡單地直接切入產業鏈中的貿易環節,必然困難重重,甚至更加困難。
所以,作為一個B2B的實業公司,了解公司本身在垂直產業鏈中的位置,人為什么服務,吃哪碗飯,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通過拆分貿易鏈接關系,我們可以得到以下關系。買賣雙方通過交易建立貿易關系,買方提供資金,賣方提供商品。買家和賣家
經歷交易、交割、交割最終完成交易行為。
交易:買賣雙方達成貿易協議,簽訂合同,支付相應費用。
交割:對于某些行業來說,貨物的歸屬需要第三方的介入,比如庫區。因此,商品的設計需要在貿易的過程中進行。
發貨:對于某些行業來說,貨物的物理位置需要轉移,所以有運輸發貨環節。
在貿易行為過程中,資本和商品的引入促進了貿易行為的發生,但同時,貿易也會產生風險。
風險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交易雙方的履約能力:買賣雙方在市場上的歷史交易行為,買賣雙方的信譽度,比如是否存在違約行為。所以在貿易發生之前,對方市場的口碑是關鍵要素。
商品質量保證:有些行業發貨,比如化工,發貨涉及到含量和雜質,所以從發貨到交貨的整個過程中,質量和質量保證是非常重要的。
交易對手的交貨能力:交易對手的交貨能力,包括付款能力和貨物的交貨能力,不僅包括能否完成,還包括能否按時完成。
因此,風險的發生會阻礙交易行為的發生。
其次,基于以上內容,以貿易為中心:服務人、運營資金、保護貨物、規避風險是推動產業鏈發展的重點。旨在推動產業鏈發展的參與者可以從這四個方向入手。
深入到以上四個方向,以此為起點可以分為以下十二個方面:
1.服務與人:在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的智能契約尚未形成的現階段,貿易的決策和運營更多的是依靠人。提升人們的體驗可以加快貿易處理的效率,提升貿易價值;
信息:通過為人們提供收集和整理各種貿易相關信息的服務,可以加快人們對貿易的判斷及其準確性。
工具:通過提供以人為本的信息工具和應用,提高效率,降低出錯率。
代理服務:通過向人們提供專業的代理服務,可以提高買賣雙方的交易效率。
2.營運資金:營運資金的方式主要是在不影響價格的情況下,通過各種手段促進貿易交易。其中包括:
貸款:從第三方機構引入資金,為自己的貿易服務。
擔保:通過第三方信用擔保,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用少量資金促進貿易交易。
其他金融手段:如買賣、抵押、置換等。
3.保障商品:從商品的角度提供基于商品的服務。
倉儲:為儲存和管理貨物提供一切必要的條件。
物流:為運輸和交付貨物提供各種服務。
檢驗:檢驗確保商品質量。對于質量要求高的貨物,檢驗總是必要的。
4.規避風險:通過規避、確保執行、補償損失來降低交易趨勢。
信用:通過評估買家和賣家的信用來避免高風險玩家。
法律:在違約的情況下,法律援助將確保貿易的執行。
保險:造成損失后,通過保險減少買賣雙方的損失。
最后,基于以上業務突破點的分析,我們可以選擇將自己定位為三類角色:貿易參與者、貿易服務提供者、貿易服務提供者的服務提供者。
貿易參與者:走自營路線,直接成為貿易鏈條中的一環:制造商、消費者或貿易商。以自身為驅動力,商品與服務相結合,延伸至上下游和貿易服務商,在產業鏈上建立DEMO,直接優化產業鏈,提升產業效率,門檻高,見效快。
貿易服務商:走服務路線,為貿易參與者服務,俗稱“配套”。不是直接參與產業鏈各方的貿易,只是為交易各方提供相應的服務和資源,通過自己的服務和資源幫助他人完成貿易,直接優化產業鏈,提高產業效率,門檻相對較低,見效相對較慢。
貿易服務提供者的服務提供者:作為服務提供者的服務提供者,根據其提供的服務領域,提供技術、信息、金融等附加增值服務。比如物流信息匹配平臺,就是物流服務商面向貿易商提供的信息服務。間接優化產業鏈,提高產業效率,門檻低,效果最慢。
找到切入點,確定自己的角色,以便進行下一步的策略和應對。
以上切入點可以選擇一個或多個,但角色定位和個人意見最好確認為一個——因為三個定位實際上是基于貿易的三個不同層面的定位,其他層面的跨層級參與者是競爭的,在業務拓展上會遇到很大阻力,事半功倍。
請三思而后行,小心,小心!
本文由@ Crawler原創發布。每個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