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就像啤酒。啤酒肯定有泡沫,但啤酒不是泡沫。
互聯網+中的一個產業,既是產業鳳凰涅槃的機會,也是互聯網概念落地和價值放大的機會。
當某項技術成熟后,才是真正與產業深度融合,產生具有經濟和社會意義的革命的階段。
逐漸演變到‘互聯網+產業’模式階段,戰略格局的提升意味著資源整合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也意味著生態和平臺價值的提升。
什么是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就是‘互聯網+’!互聯網深入產業價值鏈,傳統產業與互聯網交融競爭是新常態。
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最新互聯網技術條件和環境下,既懂產業又懂互聯網的創業者或團隊,基于互聯網思維,運用互聯網技術,重新定義傳統業態,全方位重組產業資源和產業價值鏈,重新設計商業模式。
B2B、大數據、SAAS、產業互聯網金融、社區新媒體、平臺型合伙人制度、眾創空間,都是各行業在產業互聯網浪潮中可能的創新業態和落地商業范式。
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
中國互聯網行業過去十年的發展可以說主要在消費互聯網領域,而現在和未來的發展空間主要在企業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尤其是產業互聯網。
任何時代,包括前互聯網時代,國民經濟從來都是由大眾市場和垂直行業組成的。每一個垂直行業也可能同時面對一個大眾市場。比如醫療行業是垂直行業,但是健康需求形成了大眾市場。教育行業是垂直行業,但學習需求形成了大眾市場;媒體是一個垂直行業,但對信息和內容的需求形成了一個大眾市場...每個行業都有完整的產業鏈,每個企業也都有價值鏈。
產業鏈發展的完善,往往與社會分工和市場交易的完善相關并受其推動。
從價值鏈的角度來看,消費者互聯是產業鏈的‘最后一公里’,也就是說,經銷商、終端、用戶之間的關系都被不同程度地互聯網化了。雖然產業鏈的‘最后一公里’和整個營銷過程的‘門口一尺’至關重要,但與整個產業價值鏈相比,仍然只是市場規模和價值空間的零頭。
工業互聯網的深入快速發展必然伴隨著企業互聯網的深入快速發展。企業是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經濟學家波特將增加企業內外部價值的活動分為基礎活動和支撐活動?;A活動涉及企業生產、銷售、投料物流、發貨物流、售后服務,配套活動涉及人事、財務、計劃、研發、采購等?;净顒雍洼o助活動構成了企業的價值鏈。
企業的邊界本來就是管理和交易的替代品。如果一個價值環節、一個職能崗位的管理成本高于交易成本,那就更適合放在外面,通過產業鏈的交易來獲得。信息化和互聯網的發展不斷改變著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帶來了企業邊界的模糊,甚至是企業的無邊界。
由此可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驅動力將不斷拉動和倒逼管理軟件的SaaS,推動企業互聯網的發展;企業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業務流程和管理的SAAS化,也可以更好地解決企業之間的信息孤島問題,從而為企業融入產業互聯網、與上下游深度合作和進行敏捷交易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促進產業價值鏈的深度互聯網化。
先試淺水,再試深水。
“產業+互聯網”和“互聯網+產業”
產業互聯網是基于互聯網思維,重新定義傳統業態,全面重組產業資源和產業價值鏈,利用互聯網技術重新設計商業模式的持續過程。在重組后的全新產業價值鏈中,可能會有幾個平臺公司(我們稱之為'互聯網+產業')在每個環節脫穎而出,每個環節也會有大量的公司化平臺(我們稱之為'產業+互聯網')。
比如在電商領域,淘寶、天貓是平臺公司,韓都衣舍、早期JD.COM是企業平臺。在互聯網家裝領域,愛空間和東易日盛是企業平臺,而土巴兔、Qijia.com和1號家居網是平臺公司。在移動出行領域,神州專車是企業平臺,滴滴快的是平臺公司。
‘互聯網+產業’是基于對產業的理解,是微笑曲線的重構,是在‘互聯網+’驅動下微笑曲線上的產業升級。服務于行業內的人和企業,通過服務實現弱整合(不同于股權層面的并購),在互聯網平臺上做事,賺互聯網平臺的錢。
對于有工業背景的企業來說,工業+互聯網是大多數企業轉型的現實選擇!抓住消費升級和消費者世代更替的機遇,針對精準細分人群,重新定義和包裝品牌,重新打造產品和服務,規劃和拓展少而精的產品線,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平臺和渠道創新營銷策略,實現品牌傳播和營銷增長;或者抓住產業結構轉型中不同類型渠道和終端的變化機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以及來自媒體和社區的新營銷理念、方法和工具,為更能代表未來趨勢和市場的企業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這是現實的第一步,也是必要的一步。
通過“產業+互聯網”的模式,先邁出創新轉型的第一步,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同時,提升水質、培養團隊、積累經驗、聚集資源,再尋找“互聯網加產業”的機會。
B2B和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的兩個方面
B2B:行業獨角獸的大跑道
B2B是電子商務的一種形式,廣義的電子商務是互聯網+,是指各行各業、個人、企業、政府等組織以及它們之間的各種業務或活動的信息化和互聯網化。狹義的電子商務是指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渠道,在市場和行業中匹配和實現客戶、供應商、政府等相關參與者之間的交易。
根據交易對象,電子商務可以分為三種模式:企業對企業(B2B),企業對消費者(B2C),消費者對消費者(C2C)。當然,也有很多從屬于上述三種模式或不同模式之間的特殊創新形式,比如企業對政府的電子商務(B2G)和企業對消費者代理的相互轉化電子商務(ABC,安利有點這個意思),很多企業都在宣傳。事實上,F2R應該是B2B的一個變種。
與B2C相比,B2B具有以下特點:交易方相對較少且固定,交易流程相對復雜但規范,交易對象廣泛,包括標準化產品和非標準化服務,交易金額相對較大。所以B2B側重于企業間網絡的建立和供應鏈體系的穩定,而不是像消費互聯網那樣依靠用戶數量短時間內的快速規模擴張。
B2B必然會產業化,任何行業也有B2B交易的巨大創新機會和市場空間。對于行業屬性的B2B市場,行業內的人自然在信息、經驗、資源上有優勢,而國外新的顛覆者很難真正跨界搶。
大數據:沙灘上的煉金術和海灘下的金礦開采
大數據(Bigdata)是指一個龐大到常規數據庫工具和當前主流軟件工具無法在合理的時間內獲取、排序、存儲、管理和分析的數據集,幫助企業進行商業決策。
但是,數據畢竟是有價值的,數據無處不在!在正確的地方找到或提取正確的數據,然后在正確的地方直接使用或組合后使用,這就是大數據的商業方式。
產業與互聯網本身的深度交融和競爭,伴隨著B2B交易模式滲透率的提升,以及產業鏈各環節大數據的積累。能促進交易的數據是最有價值的數據,也是可以定價出售的數據;交易數據本身的含金量就高于其他商業數據,甚至交易數據和其他商業數據的結合也能起到把其他數據點變成黃金的作用。但基于數據進行精準營銷更可行,引導客戶,匹配交易更可行。只是前幾年這種嘗試更多的出現在B2C領域,現在B2B領域是數據推廣交易的最大用途。
在工業互聯網的各種模式中,B2B和大數據是相互促進的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