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以來,電子商務代理運營市場規模一直在快速增長,年增長率超過100%。與此同時,很多“關鍵詞”都被綁上了代理運營——騙子、不靠譜、圈錢、騙人等等。其實電商的生存狀況并沒有那么樂觀,我們甚至可以用亂來概括。因為這幾個騙局,給賣家帶來了最大的人身傷害,直接導致他們對運營行業的不信任。
三百六十行,每行產生雜草。這種因為少數無量行為而導致整個行業聲譽受損的現象比比皆是。雖然在過去的兩年里,一些代理公司因為承諾過多而鋃鐺入獄,直接幫助賣家淘汰了一批不健康的代理公司,但是賣家還是不知道如何在如此龐大的代理行業中選擇一家真正靠譜的代理公司。
我們自己是做B2B數據生成運營的,在這個行業也小有成就。三年來,我們不僅得到了很多客戶的認可,也得到了很多同行和小二的認可,是業內知名的“高門檻”運營公司。正是因為我們的專業,希望在考慮公司運營的時候,從我們的角度為廣大賣家整理一些建議。
軍人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雖然賣家和運營公司在戰場上并不是敵對關系,但是因為雙方是更重要的合作關系,所以在合作之前需要知己知彼。
賣家選擇運營公司,首先要做“知己”。
1.知道自己有什么,缺什么。
首先要明白,一個店鋪最重要的是產品。那么在產品端,賣家是否有自己的生產工廠或者穩定的貨源?如果產品有問題,再好的代理公司也幫不上忙。再次,賣家還需要知道自己的產品與同行相比有什么優勢。如果產品沒有優勢,我們店做起來會很困難,時間、人力、資金成本都會大大增加。然后,B2B賣家需要自己的客服團隊。為什么?因為1688的賣家和淘寶不一樣,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新老買家維護體系。只有穩定老買家,吸引新買家,才能把店做大。
2.知道你應該做什么
賣家在找第三方來經營我們的店,但不能對窗外的事充耳不聞。感覺交給運營公司后什么都不用管了,這是大多數賣家的通病。前面說了,我們需要自己把握產品,保證貨源,保證新產品是新的。如果運營公司給出的新產品方向是正確的,那么我們需要及時配合;然后,如果對運營公司給出的新產品方向有疑問,也要及時溝通交流雙方的想法,不能武斷的覺得不合理,不配合。即使找到運營公司合作后,老板也要保證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配合相應的運營策劃和行動。
然后就是“相知”
1.實事求是,不過度承諾。
這兩年過度承諾導致的代理業務倒閉潮,讓賣家清楚地認識到,如果過度吹捧自己的公司有多牛逼,能為你做成多少交易,這些公司絕對不靠譜。
2.不付錢就做。
不管你的產品能不能做出來,不管你自己的運營團隊有沒有能力幫你做出來,只要你付了錢,那真的是氣死賣家了!
相反,它會根據你的產品屬性、店鋪資質、自身運營團隊的能力進行綜合分析,會提出中肯建議的代理運營公司還是負責任的。因為他們會站在賣家的角度考慮。如果店鋪真的做不到,賣家不僅交完錢會賠錢,更重要的是會再次耽誤店鋪的成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疲憊,這才是無良運營公司給賣家帶來的最大傷害。
所以賣家如果想找一個真正靠譜的代理,就要看他們會不會把利弊分析到位,給你空間去仔細考慮要不要跟他們合作。
3.合作模式
目前市場上很多公司采用的是服務費+推廣點的合作模式,將店鋪銷售額與運營工資直接掛鉤。店鋪銷售額越高,運營薪資越高,極大的調動了運營積極性。當然也有很多賣家覺得這種合作模式對自己來說不合理,因為要付出更多。但從長遠來看,運營吸引的新客戶在維護后會成為賣家的老客戶,老客戶穩定后店鋪的銷售也會穩定。做好B端的關鍵是老客戶的穩定和新客戶的吸引。
還有一種合作模式就是單純收取服務費,運營者的工資是固定工資。店鋪的銷售跟他沒有切身利益,很難保證經營者會用心負責的幫你經營店鋪。所以服務費+推廣點的合作模式,對于賣家和運營公司來說,是一種雙贏的模式。
4.服務內容
首先,一個靠譜的代理公司,他們給你的服務內容不會很大很空洞,而是很具體,有嚴密的邏輯思維,會給出每個細節服務的標準。
5.人員比率
之前在代理行業看到一個不成文的標準,說如果運營和銷售的人數在3:1以上,公司就比較健康。理論上講,比例越高越健康。運營商越多,就越不會出現一個運營商承接十幾家店的現象,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就越多。開工率高的公司,真的可以說是運營型公司。
6.更新比率
續簽比例是代理公司是否真的在做事情的最好證明。先不看續開的店,合作期間銷量提升了多少,而是看這個比例。一般續約比例超過30%的公司,都被認為是業內優秀的運營團隊。因為店鋪銷量的提升是賣家和運營公司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并不能用來證明實際的運營能力,賣家選擇續約直接表明了他們對這個運營團隊的認可,否則不會選擇續約。
還有一點,我們賣家也必須清楚。他們代表運營公司所做的不僅僅是運營店鋪,他們是我們的商業伙伴。我們之間的關系是取長補短。我們不是簡單地將商店外包給他們。我們其實是在向他們學習專業的電商思維。正確的電商思維方式會讓我們事半功倍。相反,如果還是依靠傳統的思維方式,那么我們的1688店肯定不會做得多或者很快,我們會一直處于極度的懷疑中,懷疑別人的運營技術不好,懷疑自己的產品不好,直到懷疑自己的人生。
所以賣家在選擇代理公司的時候,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和代理公司。我們不是在尋找一時的救命稻草,而是在尋找長期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