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休眠的農業B2B電商一畝田,因資本助推而走到聚光燈下。1月2日,一畝田創始人兼CEO鄧錦宏發布內部信稱,一畝田已完成C輪數億元融資,郭毅、華創、紅杉等紛紛跟進。很多農產品都在借助農產品電商往上走,但由于產銷難以實時對接、品牌化程度低、運輸條件有限等因素,農產品電商的發展一直舉步維艱。
內部信稱,一畝田最新融資資金已全部到位,已完成C輪系列數億元融資。2016年11月,公開信息顯示,一畝田已完成E貿、紅杉、真格、云峰的部分C輪投資。隨著最新的融資到位,在一畝田上持續了2年多的C輪系列融資已經塵埃落定。但一畝田并未透露具體融資金額和融資用途。據悉,一畝田的用戶從2018年初的800萬增長到1300萬。
在完成C輪系列融資之前,一畝田曾是備受矚目的明星。一畝田成立于2011年,借助互聯網技術連接上游農產品產地與下游經銷代理商的交易。2015年,成立4年后,公司陷入刷單裁員潮。當時一畝田發布官方數據顯示,公司在過去四年實現了超過20倍的增長,估值翻倍的速度甚至可以在2015年初按月計算。2015年6月底,一畝田成交流水達到153億元。高速增長的數據并沒有在輿論的呼聲中站住腳。一畝田被質疑,一線人員裁員75%。
事實上,很多電商平臺都在嘗試搭建農產品平臺,但痛點一直難以徹底解決。目前我國農產品缺乏品牌化,單一農產品不具備市場影響力,農產品交割復雜,供需難以平衡,相關人才緊缺。同時,農產品進城的物流體系還處于初級階段,物流配送相對薄弱。企業要逐步完善農產品預冷、全程冷鏈配送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物流系統應該繼續向兩端延伸。上游要直接去農產品生產基地,下游要直接接觸社區。通過減少中間環節, 可以節約成本,降低物流不暢造成的農產品損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