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題圖由百度文新風格生成,被稱為“成長快的市場人”。
職業規劃很難,但是可以繼續成長。
2023年5月5日,是加入阿里一周年?;仡櫸疫@些年的工作經歷,似乎一直在按照一條不確定的路線沉浸在B2B行業。
在大中小工廠和創業公司待過,做過市場、運營、成長等各種崗位,也體驗過深圳、北京、杭州的細節。PS:我真的可以去西湖100次也不膩。好漂亮好辣~
這幾年,我走過彎路,也迷茫過,但幸運的是,我在曲折中一直在上升。我想借這個特殊的日子,結合我的親身經歷,談談B2B市場、運營和人的職業成長。
如果能幫你少一些焦慮,少走一些彎路,那就更好了。
如果可以,你最好把工作當“玩”
一個把工作當“工作”的人,永遠不會比一個把工作當“玩”的人優秀。
因為“玩”不會讓你覺得累。
這里的“玩”是指找到自己喜歡的、擅長的、工作的交集。
如果你很喜歡一件事,但是你不擅長,你可以在業余時間做這件事,作為一種情操的培養。
比如你很喜歡畫畫,但是不擅長,自然就當不了畫家。既然喜歡,有事情做的時候會覺得畫畫很開心很好,但是沒有必要投入太長時間成為畫家,就是活不下去。
順帶一提,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江蘇一女孩砸近十萬學芭蕾,母親看孩子跳舞后崩潰?!惫?,當媽媽真的又好氣又好笑嗎?
如果你很喜歡某樣東西,并且很擅長。
舉個例子,如果你很喜歡玩游戲,擅長玩游戲,別人需要努力提升,你卻能輕松實現,那你就可以花更多的時間玩游戲。甚至作為一份工作,成為一名職業游戲玩家。
你去看那些行業的佼佼者,都是拼命三郎。
外人會不會覺得一天只睡四個小時不累?你整個周末都工作是不是瘋了?對錢不感興趣,誰信?等一下。
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在很多農民工眼里不可思議的事情,其實都是真的,因為他們把工作當成了“玩”?
這里引用硅谷知名天使投資人NavalRavikant的一句話:“因為我認為工作就是玩耍,所以我一天可以玩16個小時。如果有人想和我競爭,那么他們肯定會輸,因為他們不可能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16個小時?!?/p>
多嘗試,讓自己盡快“玩”起來。
工作越久,你越會發現,底層的“道”是一樣的,但面對當下,你需要用的“術”和“器”就不一樣了。
如果你真的不喜歡這份工作,不擅長這份工作,久而久之就會覺得無趣,很難把這份工作做到極致,也會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焦慮。
不得不承認,普遍的情況是,大多數初入職場的人,甚至是進入職場多年的人,其實并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擅長做什么,甚至很多人認為這份工作不符合預期,不適合自己。
但是為了錢,沒有辦法,我還是要打工。
包括我自己,記得剛畢業的時候,我加入了一個產品運營部門,需要本地部署的軟件。要知道,我們這一代人早已習慣了基于SaaS的軟件使用習慣。對于需要本地安裝部署的軟件,一是很驚訝,二是用起來太繁瑣。和我理想中的產品運營完全不一樣。
好在金蝶是集團企業,對應屆畢業生比較包容。同時,它遇到了一個好領導。這個職位不喜歡,還有很多其他職位可以選擇。
所以在金蝶的那些年,我留在了產品部,做過產品運營,做過一段時間產品助理,差點發展成產品經理。我也一直在運營部,包括市場部?;顒?、社團、內容、成長等各種崗位我基本都嘗試過,終于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歡并擅長的工作。
所以,如果你還沒有“玩”過你現在做的這份工作,你最好去一個支持你的企業去嘗試擔任不同的職位。
尤其是那些剛進入職場的同學,要敢于走出舒適區,趁著年輕,試錯成本低??熳?!最好不要把青春浪費在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崗位上。
喜不喜歡很容易判斷,發自內心就能感受到。如果你迫不及待地想完成一件事,不管多晚,你很可能喜歡它。
你是否擅長,可以從這兩點來判斷。第一,別人很難做到,你卻很輕松;第二,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很容易集中注意力,進入一種心流狀態。
當然,如果暫時不能在工作中“玩”起來,也不必太過焦慮,因為這可能需要幾年、幾十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
慢慢來。如果70歲退休,50歲前發現也不遲。畢竟20年怎么可能進步?
先靠邊再賺錢,成長是第一位的。
0-5歲,甚至0-10歲,我個人認為選擇工作最重要的是成長,而不是錢(當然最好是兩者兼得)。
從整個職業生涯來看,前期月薪一萬還是兩萬,其實差別不大。
真正拉開差距的是后期你的年薪是100萬、200萬還是幾千萬。
后期你是面臨35歲“退休”,還是成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拿高薪的人,跟前期你是否真正成長有很大關系。
如果只是想前期月薪翻倍,去一個不能讓你成長的公司,那就是浪費時間,得不償失。
在我決定從北京來杭州之前,我其實已經拿到了一批offer,包括大中型工廠和創業公司。阿里給的比較低,一個創業公司開出的價格基本是阿里的一倍。
說實話,面對金錢的誘惑,我還是有過間接的猶豫。但是綜合考慮之后,我選擇了杭州,來到了這個能給我帶來最大最快成長的地方。
如何判斷一個公司是否能讓你成長?判斷一個公司能否讓你成長,要看你現階段最需要什么樣的成長。
比如我想從第一家公司跳槽,想往內容營銷發展,就得找這樣一家在國內數一數二的B2B企業。
由此,進一步梳理列出這家公司需要滿足的條件:
最好有歐美創始人團隊背景,因為內容營銷在歐美尤其是硅谷的SaaS企業已經發展得很好了,而中國才剛剛起步;
最好是管理層,或者整個公司,高度重視內容,因為只有這樣,內容營銷才能在一個B2B企業中發揮作用;
最好是公司已經有了比較成功的內容營銷案例,讓你去了之后能學到東西,而不是自己摸索;
最好是這家公司的市場部有一定的話語權,至少內容營銷的主導權在市場部。和公司從0到1打過仗的市場部,通常話語權更高。
當時符合這些條件的公司并不多。還好我剛好找到一個,正好是招內容營銷經理的職位,所以我就順利投了簡歷,很快入職了。
如果這個階段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比較容易了??搭I導,同事,平臺。
你的領導是什么水平,大概率決定了你的上限。
所以在加入一家公司之前,你最好了解一下你的直屬領導的經歷。我選擇月薪基本持平來阿里的主要原因是領導力?,F任領導是一手打造阿里云品牌的人,經典口號“為了無法估量的價值”出自他;
除了見領導,最好是見同事,每天和一群人一起工作也很重要。
選擇和一群優秀的人一起工作,你會變得越來越優秀。在這一點上我感到幸運和驚奇。每個公司基本都會遇到一兩個年長的合伙人,他們教會我一些我沒有的技能。
不管是大平臺還是小平臺,都是重視你,培養你,有條件讓你充分發揮的好平臺。
我覺得留在大廠不一定好。如果你在大廠處于“擰”的位置,不妨去一家允許你“造船”的創業公司。
不要“東一錘西一錘”,要有積累。展望一個人的整個職業生涯,拋開“中獎”因素,為什么有的人走得快,有的人走得慢,其實都是在積累。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a同學畢業后一直在做活動運營,B同學做了三年銷售才做活動運營。a同學比B同學多積累了三年的活動運營。在市場體系的推廣上,a同學會比b同學快。
市場人一定不要覺得自己一直呆在B2B行業,即使有積累。
B2B行業太大,賣硬件,賣軟件,賣塑料瓶。有專門為某個行業的企業服務的企業,比如金融業、零售業;還有專門為某個領域的企業服務的企業,比如財稅費控領域,協同管理領域。等一下。
B2B企業的客戶規模也不一樣,有的主要面向大型企業,有的面向中小企業,有的面向小微企業。而這些B2B企業需要的營銷部門的能力模型是完全不同的。
還好我基本上去過一次,進入游戲后再說感受。
對于小微企業:客戶的貢獻主要看營銷部門和生態部門。市場部以線上營銷為主,線下營銷為輔,有電銷可以直接轉化為訂單,甚至不用電銷。因為線索依賴于營銷部門,所以基本存在于企業中。
對于中小企業:在貢獻占80%以上的市場部待過,50%以下待過。根據數字化程度和市場、SDR、銷售的協同作戰能力不同,拓客的貢獻也大不相同。市場部的貢獻比較大,一般活動、內容、私人領域都做得比較好,數字化程度也比較高。
對于大企業:客戶的貢獻基本靠銷售部門。市場部主要是協助銷售部,以線下營銷為主,線上營銷為輔。品牌和公關通常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所以,雖然都是在B2B行業,甚至是企業級的SaaS行業,但是很有可能你從企業A跳槽到企業B后,企業A的經驗根本無法重用,你需要從頭開始。
尤其是做內容的同學,你不僅要了解產品,還要了解行業,才能自己寫點東西,這是不可替代的,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年積月累。=
如果不想每次跳槽后都面臨痛苦的從頭開始,最好圍繞一條主線進行積累。
找到主線繼續積累,讓自己更有價值。想要積累,只需要找到一條不變的線就可以了。以我自己的經驗,這一行可以是:
圍繞一個部門的主線
向企業銷售產品或服務,必須有相應的部門進行對接,企業客戶中相應的部門有這個需求。
比如圍繞B2B企業的營銷部門。所以圍繞市場部這條主線,你一直在深耕和研究這部分人的需求,以及這個部門的變化和趨勢。
雖然產品會有變化,因為市場部可能會采購MA、ABM、等產品,需要學習新的產品,但至少你在部門的主線上有所積累,這樣你積累的經驗和資源可以重用。
圍繞一個行業的主線
有很多B2B企業專門為某個行業提供產品或服務。比如房地產行業,有為這個行業提供數字營銷的“四維科技”,有提供EPR的“明源云”,有提供房產中介管理系統的“好房通”,等等。
同樣,始終圍繞行業主線,雖然你在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產品,但至少你積累了行業的發展,在行業內積累的會議資源和媒體資源也可以重用。
同樣的職位,有積累的你會比沒有積累的你更有價值。
分享一條我認為很棒但又遇不到的職業道路,供大家參考,以后可能不局限于市場部的發展。
來到杭州后,我遇到了一個老阿里。先在網商銀行和支付寶做過DBA(數據庫管理員)。后來螞蟻開發的這個數據庫商業化后,我就埋頭于圍繞數據庫的產品研發,也去一線做解決方案架構師。本人深耕數據庫十余年,出版過專業書籍。這樣的人,在數據庫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最后,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能盡快找到自己喜歡并擅長的事情。
堅持下去,一次次做好,成為一個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