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B2B工業互聯網?其最早的定義源于“互聯網+中的傳統行業”,促進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和服務能力。后來定義為基于互聯網技術和生態對產業鏈和內部價值鏈的重塑和改造。
其實說白了就是互聯網的主戰場,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從B2C領域到B2B。因為它處于B2C消費互聯網的供給側,或者說產業鏈的上游,它的市場規模只會比B2C更大,它所帶來的機遇將是前所未有的。
目前,許多跡象表明,B2B領域無疑將成為一個新的出路,甚至在十五期間掀起新一輪經濟浪潮。
從目前我國確定的國際國內雙循環新格局來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將由國內消費力拉動。那么,消費升級就需要產業升級,也就是說,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將是內需驅動的產業升級的現狀。
但是是什么推動了這個行業呢?創新是必然的。從近幾屆全國重要會議不難發現,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改革等。將是產業變革的主要動力和重要抓手。
但是行業目前面臨的情況是怎樣的呢?筆者認為供給側生產和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難以有效支撐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我們經常被BATM的產品力所感染,誤以為整體經濟發展在加速。事實上,工業端的生產方式和創新遠不如活躍在我們眼前的各種智能平臺。
天貓、JD.COM、美團等消費終端的互聯網平臺,只能改變物質的外觀,而不能改變產品和服務的內在創新。比如最近流行的網絡名人經濟、有貨經濟等等,只是改變了推產品和服務的形式,而改變不了內在的、本質的因素——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根本無法帶來新的產品和服務。他們只能用一些互聯網手段來刺激消費,長此以往只會越來越無力,越來越脫離實際。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消費互聯網領域的大廠也開始布局產業互聯網。因為他們有一個洞察,只有產業端的升級轉型,才能不斷帶來新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從本質上刺激消費,促進內循環的消費水平。
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布局產業互聯網,因為這些在B2C領域打拼的大佬們已經習慣了終端互聯網的流暢運營模式和市場玩法?
有來自OA的釘釘,有來自采購云的企業微信、蘇寧、JD.COM,有以區塊鏈為主的百度,有阿里、騰訊、華為加云計算,還有像訊連云這樣的新一代企業服務商。無論是從發票數字化到供應鏈管理,從稅務數字化到技術、財務,還是從采購系統、客戶管理系統等。,都想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大顯身手。
但誰能帶來并改變產業鏈的內部要素,從根本上打破傳統的流程和環節?誰能解決一個又一個企業的痛點,改變產業鏈發展不平衡的頑疾?誰能玩轉國資系統與市場主體的轉型矛盾,引領整個行業形成數字標準?這些未知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總之,B2B的工業互聯網已經成為新的趨勢,這是繼B2C的消費互聯網之后的又一次巨大浪潮。會產生哪些網絡名人企業?哪些僵尸企業會被淘汰?將構建怎樣的產業鏈新生態?會誕生什么新業務?在這個全新的領域,面對各種各樣的企業和產業鏈,誰也無法主宰沉浮,一切答案都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