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氣動元件airtac
型號:CQM/CQM 薄型氣缸
CEP1 高精度行程可讀出氣缸 CG1/CG1W… 氣缸 CJ2/CJ2W… 氣缸 CJ2X/CUX/CQSX… 低速氣缸 CJP/CJPB/CJPS 針型氣缸 CLQ/CLQ 薄型鎖緊氣缸 CLS/CLS 帶鎖氣缸 CNA/CNAW 帶鎖氣缸 CNG 帶鎖氣缸 CNS/CNS 帶鎖氣缸 CQM 薄型氣缸 CQM/CQM 薄型氣缸 CRA1 擺動氣缸 CRB1 擺動氣缸 CRB2 擺動氣缸 CRBU2 自由安裝型擺動氣缸 CRJ 微型擺動氣缸 CRQ2 薄型擺動氣缸 CS1/CS1W/CS1 * Q 氣缸
編輯本段氣缸的發展歷程
氣缸原理源于大炮: 氣缸源于大炮?這并不是聳人聽聞。你車上的氣缸戰士確實與大炮有關。 1680年,荷蘭科學家霍因斯受到大炮原理的啟發,心想如將炮彈的強大力量用來推動其它機械不是挺好嗎?他一開始仍用火藥作燃燒爆炸物,將炮彈改成“活塞”,把炮筒作“氣缸”,并開一個單向閥。他在氣缸內注入火藥,當點燃火藥后,火藥猛烈地爆炸燃燒,推動活塞向上運動,并產生動力。同時,爆炸氣巨大的壓力還推開單向閥,排出廢氣。而后,氣缸內殘余廢氣逐漸變冷,氣壓變低,氣缸外部的大氣壓又推動活塞向下運動,以準備進行下一次爆炸。當然,由于行程過長,效率太低,他最終沒有取得成功。但是,正是霍因斯首先提出了“內燃機”的設想,后人在此基礎上才發明了氣車用的發動機。 早期汽車使用單缸機 汽車鼻祖卡爾·奔馳和戴姆勒在當年設計制造汽車時,他們不約而同地只用了一個氣缸的發動機。就像我們現在認為一輛汽車不可能使用兩臺或更多臺發動機一樣,估計當時的人們也不會想象出還會用兩個氣缸或更多氣缸的發動機。然而現在不同了,先別說發達國家,看看國內汽車廣告就會發現,不少廠家總拿發動機的氣缸數目和排列形式來說事,賣微型車的極力吹鼓他的車用的是四缸機而非三缸,用v6發動機的一定要把v字弄得醒目惹眼,廣告宣傳確實起到了很大效果,現在不少車迷已認同了 “4缸比3缸好”、“6缸比4缸好”、“v型比直列好”、“v型發動機是高級發動機”等概念?,F在國產車中已有近20種車裝配了v6或v8型發動機。 單缸發動機的曲軸每轉兩周才能產生一次燃燒做功,這樣它的聲音聽起來也不連續順暢,聽一聽小排量摩托車的聲音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