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生實際出發,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逐步消除對困難的恐懼,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因材施教,開展多種形式的口語訓練,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良好習慣。
從英語教學的角度來看,無論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任何老師在整個教學中都是圍繞三個方面來工作的:一是培養興趣,二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三是培養自學能力。
第一,培養學生的興趣
小學英語教學剛剛起步。為了提高英語教學,我認為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關鍵。對于剛入門的小學生,如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2.給學生一個展示的空間。
大多數英語初學者在掌握新的語言工具時,都有強烈的表達自己的愿望。在課堂上,教師盡力以不同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展示空間;課后也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語言能力的舞臺。讓學生向老師說一些英語單詞或一些簡單的日常表達。這樣既能滿足學生的表達欲,又能鞏固課堂所學,達到師生和諧的目的,共同保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第二,給學生創造一些語言環境
由于漢語和英語屬于不同的語系,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大障礙是缺乏語言環境。為了使您的學生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學習英語,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促進他們在聽、說、讀、寫方面的全面發展,減少語言學習中的厭煩情緒,必須要求家長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1、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設備和材料。
學英語要準備好錄音機,學習機和各種聽力磁帶,這樣他們就可以課后練習英語了。條件好的家庭也可以買VCD機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條件。此外,他們應該購買必要的參考書,如字典和語法書,為他們的獨立學習打開大門。
2.聽,讀,背英語內容
小學英語教材趣味性強,貼近學生生活,實用性強,交際性強。不聽、不讀、不背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根據這個特點對學生進行檢查和幫助。幫助他們閱讀和背誦最基本的句子和關鍵詞,使其朗朗上口,然后讓他們寫作,使其朗朗上口,易于使用。
第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日之功,它不僅是對學生的考驗,也是對教師的考驗。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教師應該認真地、堅持不懈地督促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方法如下:
1.每天大聲朗讀或聽20分鐘左右。2.有意識地記憶單詞、句型和文章,積累知識。
3.大膽發言,敢于質疑。4.認真完成作業,及時改正錯誤。
5.認真聽同學的發言和老師的講課。6.每學完一個單元后,整理一下所學內容,寫一篇該單元的總結。
7.課前預習,課后復習。8、將遇到的問題記錄在自己的“問題”中。
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成績穩步上升的關鍵因素,也是穩定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條件。
第四,多聯系父母。
老師和家長的接觸是全面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很多老師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太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努力程度。如果能及時與家長溝通,對學生的教育就能有的放矢,老師就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更全面地評價學生,因材施教,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關心和教育。
總之,通過教學實踐,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通過教師努力指導學生學習英語,英語教學的質量一定會大大提高。(王艷麗亳州市顧靖中心小學)
昌贛的文章。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