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評論/注釋
綠色發展是《中國制造2025》指導思想的核心內容之一?!吨袊圃?025》指出,全面實施綠色制造,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研發力度,加快制造業綠色轉型升級;積極推進低碳化、循環化、集約化,提高制造資源利用效率;加強產品生命周期的綠色管理,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
目前,我市仍處于工業發展的中期階段,經濟總量較低,經濟欠發達,主要依靠要素驅動的傳統產業,產業結構重化特征明顯,六大高耗能產業在工業中占比較大,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我市信系統將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戰略部署,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四個創新”、“四化”為主攻方向,以實施“六個一”工程為抓手, 既培育發展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又淘汰過剩落后產能,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現“老有所養”。
今天,本報特別推出“工業企業低碳發展典型引領”專題,宣傳我市部分企業在實施“工業綠色電力”計劃、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構建循環經濟模式、綠色制造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以期通過一批先進典型的引領,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于越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
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中國制造2025》提出,組織實施能效提升、清潔生產、節水治污、傳統制造業循環利用等專項技術改造。作為全國印染行業的龍頭企業,歡樂家紡高度重視“中國制造2025”規劃對企業綠色發展的重大指導意義,始終以綠色可持續發展為導向,謀求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久益家紡建立了能源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實行公司、車間(部門)、班組三級能源管理體系,在生產管理上建立多級能源管理體系,實施操作標準,做好生產計劃預控,有效控制能源浪費。公司注重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開發、推廣和應用,組織員工開展節能合理化建議,每年給予近100萬元獎勵提出和參與節能項目的人員和團隊。
目前,公司已擁有柔性涂料印花技術產業化、冷軋堆染色、濕汽連續染色、濕布軋染、坯布冷軋堆絲光、連續卷繞染色等21項節能減排自主專利技術。與青島大學、天津工業大學、美國亨斯邁(Huntsman)、瑞士科萊恩(Colijn)等開展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如其“紡織面料冷軋堆染色方法”于2012年6月1日獲得濱州首屆專利獎最高榮譽。2011年11月,項目“棉冷軋堆染色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開發” 申報的以發明專利為主要支撐技術的核心專利獲得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2年5月,公司被山東省科技廳等5個部門認定為“山東省創新型企業”。2015年12月,公司主導的“R&D及高精度圓網印刷清潔生產關鍵技術產業化”成果獲得210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現已產業化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愉悅家紡還通過內部引進和外部學習,推動節能減排再創新高。建立計量統計標準管理制度,實施計量標準器具、計量網絡和計量統計標準管理。同時,我們將繼續推動紡織廢物資源的綜合利用。公司每年利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約500噸,面料約150萬米,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
渤?;钊邢薰?/p>
卓越品質,綠色智能,致力于低碳發展
山東濱州渤?;钊邢薰疽浴白吭狡焚|、綠色智能”為己任,堅持“精研、知行合一”的核心價值觀,致力于綠色低碳發展。公司通過自主創新先進技術和技術裝備,實現了節能降耗減排的目標,促進了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
公司不斷加強節能環保低碳發動機活塞的研發投入,在WP7-35、BM15T等系列活塞產品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一系列節能降耗措施,為社會提供綠色產品。比如淺盆式燃燒室配合噴油器和渦流進氣系統,使汽油和空氣充分混合,減少HC、CO、NOx等有害物質的排放;建成國內首個“天然氣增壓系統”,為全國天然氣環保發動機和活塞的研發提供支持。
渤?;钊麅灮瘜嵤┑吞柬椖?,降本增效,有效去產能、去杠桿,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2012年以來,公司開發應用國際先進的“冶煉、鑄造、聯產”節能降耗新技術,使用魏橋電解鋁水替代鋁錠,每年僅因熔化鋁錠造成的氧化損失就減少300噸,節約資金375萬元;每年節約熔化鋁錠用天然氣60萬立方米,節約資金168萬元;萬元產值能耗比行業水平低30%。同時,企業停止了自己的特種合金制造項目,實現了去除高能耗、低收益的目標。
公司繼續實施精益生產,提高能源效率;提高加工殘渣的回收利用率,降低資源消耗。同時對活塞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鋁廢料和冒口進行收集、熔化和再利用,每天產生20噸鋁液,每年回收6000噸。
渤?;钊€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實施節能環保工程,減少企業排放對環境的影響,開創企業循環發展模式。企業先后實施海綿工程和水資源循環利用工程,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每年可為企業節約資金3000多萬元;實施裝備再制造節能環保工程,實現資源再利用,每年可節約1000多萬元;實施減排工程,減少空氣污染;實施加工過程中的廢氣排放凈化系統,改善現場加工環境。 減少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對操作人員的影響。企業節能環保水平的提高,綠色生產方式的逐步實現,必將增強企業的活力和市場競爭力,有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沾化傲世化學有限公司
升級裝備創新體系,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沾化澳仕化工有限公司是由澳仕集團投資,與中國科學院理化研究所合作的股份制企業。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生產氨基樹脂系列產品,產能1.5萬噸。
為進一步提升企業R&D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公司成立了“科技R&D中心”,負責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與高校、科研單位產學研合作,指導解決生產中的各種技術難題。近年來,在R&D團隊的不懈努力下,公司實現了工業生產尾氣中甲醇的零污染、零排放和循環水的循環利用,年節約用水量80%以上;采用領先的節能技術,每年減少煤耗近400噸;許多發明技術, 如低羥甲基三聚氰胺甲醛樹脂泡沫材料的制備方法和磺化三聚氰胺甲醛樹脂減水劑的制備方法,申請了國家專利,平均減水率達到25%-34%。
該公司還加快了一些高耗能設備的升級。在引進節能技術之前,該公司每月用煤約1500噸,是名副其實的用煤大戶。大量廢棄物的排放不僅污染了環境,也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沉重的負擔。2014年起,公司開始與山東新能電氣有限公司開展技術合作,對廠區鍋爐進行節能改造。僅此一項,2015年就為澳州化工公司節省了398.99噸煤炭。
為了系統地推進節能降耗,公司成立了節能降耗領導小組,組織實施企業能源管理的基本任務,協調各項節能降耗工作。為了進一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調動各方積極性,公司還創造性地將能耗定額考核與獎懲制度相結合。今年上半年,公司采納節能建議100余條,獎勵員工數萬人,減少人為能耗損失30%以上,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節能減排的雙豐收。
Zouping county Qingyang Town "Urban Minerals" Demonstration Park
Turning waste into treasure and stepping out of the road of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with park characteristics
In recent years, Qingyang Town, zouping county, center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minerals" demonstration park, has accelerated the formation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ecycling system, adhered to the principles of reduction, reuse and recycling, and aimed at reducing resource consumption, reducing waste discharge, improving resource productivity and realizing 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forming a new pattern of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in resource recycling industry, which is promoted by the government, led by the market,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the public.
目前,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發展潛力與日俱增,產業集聚效應初顯,四大板塊初具規模。表面工程設備區現已形成亞洲最大的集科研、生產、服務為一體的智能拋丸設備、噴砂涂裝設備、環保風機除塵設備生產基地。廢鋼回收區形成了以玉溪集團為龍頭的廢鋼回收產業區,現已成為周邊最大的廢鋼交易市場。金屬冶煉加工區形成了以廣福集團、開泰集團、華通金屬磨具為代表的鋼鐵、金屬磨具、金屬鑄件產業區。廢橡膠回收加工區以廢輪胎為原料,主要生產橡膠粉、再生膠和廢電線。 年交易量80多萬噸。全鎮從事廢舊輪胎回收的有700多戶。
青陽鎮經濟園區建設已形成5000多畝的產業規模,累計投資238億元,從業人員2.1萬人。在光伏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開泰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海山工業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豫西集團、山東禮泉集團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的帶動下,園區再生資源回收總量超過900萬噸,就地加工利用量超過800萬噸。為了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園區管委會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園區還注重加強科技研發,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目前,園區內有2個省級R&D中心和3個市級技術中心。 6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
青陽鎮高度重視發展循環經濟,把循環經濟作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突破口和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舉措。一是成立了由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的慶陽“都市礦產”示范區創建領導小組,為“都市礦產”示范區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做好園區規劃,留足發展空間。結合青陽鎮總體規劃修編(2015-2030),青陽鎮規劃為北部高效農業展示區、中部循環經濟園區、南部居住休閑旅游區三大片區。三是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循環發展理念,采取多種形式, 廣泛開展發展循環經濟的宣傳教育活動。四是典型示范引導,加快示范園區建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樹立一批發展循環經濟的典型,擴大領域,推進“城市礦產”示范園區建設。
濱州亞光毛巾有限公司
節能增效實現從“外力推動”到“自發需求”的轉變
濱州亞光創建于1980年,是一家集設計開發、制造、物流、銷售、終端服務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毛巾產品生產和出口企業。主導產品為各類高檔平紋、提花、印花等毛巾系列產品和毛巾制品,銷往30多個國家和地區,綜合指標居國內同行業前兩位。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公司從理念、管理、技術和機制上大力推進節能,努力打造資源節約型企業。他們不斷淘汰掉線的設備,研發新技術、綠色新產品,從源頭控制,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始終保持生產設備的高效性和先進性。工藝參數的優化和調整是先進生產設備的有力保證。低溫染色工藝和短流程工藝的R&D和應用,不僅從源頭上節約了能源,而且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縮短了產品開發周期,達到了節能減排的目的。 減少環境壓力,降低成本。
濱州亞光把實施清潔生產作為公司發展戰略之一,想從節能增效中獲益。他們實施了高溫污水熱量回收、染色機筒體保溫、冷凝水回收利用、空調風機葉輪改造及恒溫控制、污水回收再利用等多個項目。,既實現了節能減排,又從節能降耗中獲得了經濟效益。
公司以國際大公司的標準和要求不斷推進企業節能增效工作,成功實現了從“外力推動”到“自發需求”的轉變。公司成立了以總經理為組長,各職能部門和生產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能源成本控制管理小組”,形成了自上而下共管節能降耗的良好氛圍,走出了一條“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由于在節能降耗方面的顯著成績,公司獲得了沃爾瑪頒發的最高獎——能效提升項目杰出企業獎,在國際市場上樹立了中國良好的企業形象。
龍符環能科技有限公司
在工藝技術國際領先行業中率先打造智能化。
“該項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工藝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推廣應用前景廣闊?!比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龍符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廢聚酯瓶片生產再生聚酯BCF膨體長絲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鑒定會上,對最終鑒定意見進行了點評
2006年,龍符公司以一家小化纖廠起家。當時全球能源短缺史無前例,作為化纖原料的原油價格不斷上漲,不斷抬高化纖行業的成本。當時化纖廠產能只有3000噸,技術陳舊,產能落后。經過近兩年300多項技術和原料試驗及工藝調整,對設備進行了10多項重大改進,最終用廢聚酯瓶生產100%滌綸長絲,徹底改變了滌綸長絲只能消耗原油的局面。目前,龍福環可逐步回收20萬噸廢塑料瓶,生產滌綸長絲、瓶片、毛毯、地毯四大類200多種產品。 可節約120萬噸石油和170萬噸標準煤。
同時,龍福環可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引進包括院士、長江學者在內的28個R&D團隊,其中博士6人,碩士15人。公司先后建成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中心、山東省再生聚酯纖維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再生聚酯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工業設計中心、東華大學-龍符華能科技聯合R&D中心等七大高端R&D平臺。截至目前,公司擁有授權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3項,外觀設計專利9項,其中5項技術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
結合國家提出的新舊動能轉換,龍符將繼續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在行業內率先完成智能化建設。2016年以來,龍符華能投資2.5億元對循環經濟產業鏈進行整體升級,購置了高清數碼印刷機、紅外光學自動分揀系統、世界最先進的地毯織機等高端智能設備。今年2月,公司與萬騰電子、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共同實施了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高效環保再生聚酯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 總投資1.8億元。通過新型智能制造模式的應用,最終建立了智能制造系統。預計新型號項目實施后,運營成本可降低30%,產品開發周期可縮短35%,生產效率可提高30%,不良品率可降低40%,能源利用率可提高30%。
匯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展藍色低碳經濟
匯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原鹽生產、鹽化工、海水養殖為主業,集工程安裝、科技研發、陸海物流、生物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科學化、現代化企業。是山東省最大的海水制鹽企業,山東省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山東省環境科學友好先進企業,中國鹽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公司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基地”和“國家海洋化工高技術產業化試點企業”。
為實現新舊發展的動能轉換,公司積極開展節能降耗、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延伸鹽及鹽化工產業鏈,重點發展藍色生態化工、清潔能源等海洋新興戰略產業。面對原鹽產量不斷增加、市場疲軟、產品滯銷的現實,惠泰集團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健全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實施名牌戰略,在水產養殖、鹽曬等現有產業基礎上,調整提升傳統產業。依托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新平臺, 并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堅持自主創新,加大科研投入,將多項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鹽化工、水產養殖、制鹽等領域。公司廣泛開展產學研活動,積極與中國海洋大學、河北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高??蒲性核鹇院献麝P系,打破了傳統制鹽企業單一的經營模式。積極實施多品種鹽開發項目、海產品深加工及冷藏物流項目和“泰山學者藍色產業領軍人才團隊支持計劃”——海水鹵水提取氯化鉀及綜合利用項目,形成了以海水為原料,以海水為原料,以海水為原料,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海水為動力,以 海水“一水多用”體系,培育原鹽生產、海洋化工、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和物流四大主導產業,以原鹽、溴素、鉀鎂鹵水和精細化工為主要產業,以廢棄物循環利用為補充。實現了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
為應對當前經濟形勢,惠泰集團調整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實施新型清潔能源和生態化工兩大園區建設,在現有制鹽、水產養殖和鹽化工技術改造的基礎上,發展新興戰略產業。通過示范,匯泰集團將逐步形成技術創新支撐體系,建設海水資源綜合利用、磷硫化工、氯堿樹脂、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清潔能源等產業基地,打造以現代海洋化工、現代海洋生態旅游、新型海洋能源、港口物流業、現代沿海養殖業、現代海洋科技服務業為主導的有競爭力的企業。
翔馳控股有限公司
清潔高效打造全行業循環經濟新模式
翔馳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旗下擁有翔馳糧油、龍口糧油、宇鑫生物、建元生物、翔馳熱電、翔馳物流、翔馳地產等十余家子公司。其主要產品有世界著名的植物油、香池豆粕、香池蛋白、香池果糖和膳食纖維,其中香池蛋白出口美國和美國?!跋骜Y果糖”連續多年被可口可樂公司授予大中華區最佳戰略合作聯盟獎和最佳供應商質量獎(mainland China唯一),品牌影響力和經濟效益始終位居中國同行業首位。
發展循環經濟是當代社會實現“低碳微排放”的有效途徑。作為循環經濟的特色企業,翔馳早在2005年就開始發展循環經濟。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在循環經濟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基礎和規模。目前已形成大豆精深加工、玉米精深加工、能源梯級循環利用、廢水廢氣循環利用等具有湘池特色的循環經濟鏈條。它以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為原則,通過原材料、主副產品、水循環和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形成了工業企業內部循環和外部循環的有機統一。2013年,公司順利完成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驗收,榮獲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單位稱號。
在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公司始終將低碳生活、清潔高效納入公司戰略規劃,不斷加大綠色發展的力度。2016年投資5007萬元建設污泥焚燒熱電聯產技改項目,投資8000多萬元對1號脫硫塔和1號鍋爐脫硝進行超低排放改造。2016年11月,超低改造完成,對改善博興縣及周邊環境,減少大氣污染起到了積極作用。
今年3月,翔馳控股有限公司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為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單位。公司將圍繞中水回用、沼氣提質、沼氣發電、大豆分離蛋白及其副產品綜合利用等循環產業鏈,構建涵蓋大豆精深加工、玉米精深加工、產能梯級利用、廢水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標準體系,同時制定大豆精深加工技術和產品標準。
馬龍重工業有限公司
踐行綠色鑄造理念打造馬龍國際品牌
鑄造行業既是裝備制造業的基礎行業,也是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重要保障之一,同時也是一個相對高污染、高能耗的行業。因此,綠色發展、節能降耗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基礎,甚至關系到一個企業的命運。
馬龍重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位于惠民經濟開發區。是能夠配置從原材料生產到鑄件生產、機械加工、防腐、物流配送全產業鏈的大型企業,以其強大的規模優勢、技術能力和人才實力引領中國高端鑄件的發展方向。目前,企業已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014001環境體系、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等多項認證,三大體系在各部門全面有效實施,確保企業穩定健康發展。
近年來,馬龍重工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發展模式,以加強低碳環保合作為方向,利用風電行業的技術、市場和資源優勢,擴大風電產品生產規模,進軍海上大功率風電設備市場。作為大型鑄造企業,公司一方面通過參觀、學習、考察國內外先進同行,依靠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工藝,推動節能環保設備的更新換代。另一方面,不斷提高設備采購的準入門檻,推出高精尖節能設備。他們投資4000多萬元,自主研發投入100多臺變頻控制起重機, 并且節電率達到25%,提高了安全生產的保障,實現了節能增效的雙贏。
馬龍重工注重資源的回收和可持續利用。他們利用冶煉設備if爐和空氣壓縮機冷卻產生的熱水在冬季為車間供暖,從而淘汰了燃煤鍋爐,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和環境污染。
節能減排是一項大工程,必須常抓不懈,任重道遠。公司將繼續以綠色發展為目標,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打造馬龍國際品牌,真正實現“馬龍來自中國,服務世界”的企業愿景。
魯北企業集團公司
創新發展循環經濟技術引領綠色未來
山東魯北企業集團公司成立于1977年。經過40年的努力,以高科技R&D為驅動,以科技成果產業化為加速,立志打造中國路北低碳、生態、和諧、共享的循環經濟模式。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實驗工廠成長為資產200億元、銷售收入100億元的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集團,成為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和國家。
在40年的創業歷程中,魯北企業集團填補了國內外5項空白,獲得160多項重大科技成果和68項專利技術,建成5套國家產業化示范裝置,建立了5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和濱州最早的上市公司,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石化科技進步一等獎等120多項榮譽和獎項。
近年來,魯北企業集團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持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撬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以技術進步真正解決傳統產業高能耗、高污染問題,贏得了“夕陽”產業向“朝陽”產業的升級,取得了豐碩成果。脫硫石膏和鈦石膏生產硫酸和水泥工業試驗的成功和工業化運行,從根本上解決了周邊電廠和鈦白廠固體廢物貯存發展的“瓶頸”,污染水源,堵塞后路, 也為該行業的污染控制提供了一個范例。烷基化廢酸和鈦白酸的高效高值化利用,解決了周邊煉油企業和鈦白企業廢硫酸污染這一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為我國鈦白產業發展打開了生機。拉長產業鏈,以高技術實現硫酸亞鐵、工業磷酸、硫酸等低附加值產品的跨界轉型升級,生產碳酸鋰、磷酸亞鐵鋰、磷酸鐵、鈦酸鋰、六氟磷酸鋰等鋰電池新材料,開啟未來新發展。2017年1-4月,集團實現工業總產值31.61億元,同比增長38.55%; 營業收入31.71億元,同比增長38.34%;利稅2.25億元,同比增長49.63%。
目前,魯北企業集團將繼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整合各方資源,打造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以新型綠色產業為基礎,規劃或開工建設了一系列新能源和化工項目,進一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各產業上下游產品的有效對接,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率最高。未來,魯北企業集團將建設國家鈦產業基地、海洋科技產業基地、高端化工鋁產業基地、新能源電池材料基地、潔凈煤利用項目和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促進中心,打造國際知名的生態工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