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鄂旗縣黨委結合當地實際,創新城鄉發展模式,以黨員龍頭企業為龍頭,讓農牧民參與并受益于企業擔保。通過推進農業機械化和大規模聯合種植收獲,積極發展規?;F代農牧業,讓農牧民和企業逐一分享農業科技成果,實現了企業和農牧民雙贏。
“企業承接農業可以規避農牧民的投資風險,延長農牧民與企業的合作期限,通過企業實現代管、種植、養殖、加工的管理鏈條,通過發展農業產業園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產業化發展和機械化管理將成為農牧區經濟發展的最大亮點?!倍鯛柖嗨故惺肥ソ疝r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安俊義說。
在鄂旗縣黨委、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黨員企業帶頭人安俊義于2012年發展大農業產業,在阿爾巴希蘇木賽吾蘇嘎查整合土地6萬畝,與劉立軍等當地3戶農民簽訂合作合同,購買總價500多萬元的大型農機,并以史圣金農公司的名義為3戶農民提供擔保。
到2015年,劉立軍不僅收回了所有成本,還再次購買了同樣的大型農機。周圍的農牧民被鼓勵參與購買大型機械。2017年初,通過史圣金農公司擔保,鄂托克旗先后購買了19臺210馬力大型拖拉機,成立了農機合作社,購買了18臺飼草打捆機和3臺飼草收割機。到目前為止,史圣金農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已為當地農牧民購買大型機械擔保貸款近6000萬元,總投資1億元,為鄂托克旗購買配套大型機械22臺套。
以大型機械為載體的農民合作社成立后,公司與合作社簽訂勞動合同,實行公司對公司、單位對單位、一對一的統一管理。公司將土地承包給合作社,以保證合作社成員的穩定收入。
史圣金農公司的6萬畝苜?;?,每年收獲苜蓿的成本為1600萬元。以前每次收割都要一個月,每年最多割三茬。購買大型機械后,19臺機器只需5天就能完成6萬畝土地。
鄂托克旗農技站站長黃斌說:“為了建設農牧業產業園,鄂托克旗政府出資為黨員龍頭企業提供辦公場所,委派農技站工作人員長期為企業服務,研究優質種子,觀察苗期長勢,防治病蟲害。在這之后,收獲時間縮短了,生長期延長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F在一年四季都可以收獲。進口機械種植均勻,草長勢快,產量高,各項指標都達到國際標準,比過去一年三茬的產量高很多?!?/p>
收割時間縮短了,大型機械合作社也可以在業余時間出去打工了。劉立軍說:“過去,內蒙古沒有大型機械,但其他地方的大型機械來工作。目前內蒙古大型機械正在外出作業。麥收時,合作社有十幾臺大馬力拖拉機在安徽、湖北、青海等地作業,每臺機械幾天就有45萬元的收入。我自己在外打工,凈收入80萬左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