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作為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對人們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著嚴重的影響。據有關統計,我國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業原材料和70%以上的農業物資來自礦產資源??梢?,礦產資源質押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樹立正確的礦產生產管理和環境恢復與保護意識,對我國未來的經濟建設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本文希望通過對礦物修復技術的研究,為我國礦山廢棄地的生態修復提供技術指導和幫助。
礦山廢棄地的特征及其恢復意義
礦山企業采用人工或機械隊開采,沒有利用價值的土地會被廢棄。這些形成的傾倒區、塌陷區和尾礦池通常被稱為礦山廢棄地。由于缺乏足夠的無機氮、磷、鉀,廢棄地會通過大氣循環和土壤吸收造成極大的環境破壞,嚴重威脅礦產的經濟建設和人們的生存發展。就此而言,礦山廢棄地的恢復與整治對人類未來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破壞來源的不同,現場有一些從表土中分離出來的、品位較低的礦土和碎石,會形成碎石堆。開采出來的礦區土地也會堆在礦渣堆積下成為尾礦廢棄地。通過生態修復技術,可以提高礦山廢棄地的植被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恢復礦山原貌,改善生態環境。礦區土壤經過生化處理后,可以恢復土壤中氮、磷、鉀的含量,從而改造礦區周圍的生態土壤,通過大氣調節改變礦區周圍的生態環境,調節氣候;減少風和灰塵的危害,減少滑坡和泥石流的發生頻率,保證礦區周圍人民的安全, 提高開采效率和經濟效益。
生態修復技術的應用范圍分析
1.礦區生態恢復
為了減少礦區的生態污染,提高生態環境的保護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生態修復技術已成為礦物廢棄物回收的有效技術。這種方法可以改良礦區貧瘠的土壤,提高植被的成活率。一般恢復期從3月到6月不等。
受廢棄邊坡和環境氣候的影響,在不同坡度和破壞程度的影響下,企業對采礦場地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在一些平緩的地方,可以通過噴灑或者魚鱗坑的方式進行土地整治。小于40度的坡面更適合水力噴射和立體網噴混植。這些方法的原理是將種子和土壤改良劑混合均勻,用機械噴灑的方式噴灑在廢棄的土地上。同時,對于一些陡坡,經常采用魚鱗穴法和浮臺法,進一步深化礦區廢棄物處理和環境優化。結合植物的生長特性,常見的植物有刺玫果和金銀花。
2.充填塌陷的生態修復方法
結合沉陷區、沉陷程度、地質條件和恢復強度,需要采用不同的填料和填充密度對沉陷區進行修復。對于采礦造成的塌陷,可以就地取材,用填渣、填土來彌補;深沉陷區有滑坡、泥石流的危險,需要結合自然環境通過植樹造林等方式進行修復。
3.尾礦庫的生態恢復
結合尾礦含量和環境的不同,廢棄尾礦有多種處理方式。尾礦處理對工程設施和礦產開發環境有嚴格的要求。只有外部環境達到生態修復標準,才能對尾礦進行治理和修復。
當廢棄尾礦中含有有害或放射性物質時,需要礦山施工人員設置隔離網,對有害物質進行深度覆蓋處理;如果廢棄尾礦含有大量酸性或堿性物質和化學物質,需要結合場地環境進行深度處理。
如果廢棄的尾礦含鹽量較大,需要設置一定防洪標準的排水設施進行深層覆蓋。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的尾礦處理中,為了實現水土流失的各種措施,土壤覆蓋度要求必須達到0.5米以上。
4.矸石山的生態恢復
排土場生態修復法是礦山廢棄地修復的一種常用而實用的方法。它能有效地治理邊坡,保證土層的理化性質,改善水土流失,增強土地的強度。
常見的步驟有:選擇穩定邊坡→改良土壤→種植植被,
礦山廢棄地的常見地貌是坡地和丘陵。所以尾礦處理技術的* *步驟是平整穩定邊坡,可以快速緩解水土流失,減少水流對邊坡的沖擊,盡快穩定邊坡,有助于后期的土壤改良。
礦山過度開采和后期處理不當會導致土壤破壞。如果直接種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恢復,會直接降低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長量。因此,有必要對排土場的土壤表層進行恢復,良好的覆蓋厚度可以維持植被的正常生長。在這種條件下,土壤結構得到了改善,通過覆土栽培法對土壤理化的技術改良,可以使植被恢復和生長得更好,同時使用有機肥無機填料可以改變土壤孔隙度,減少土壤裂縫。目前國內普遍使用的微生物技術也能有效改變礦產廢棄地土壤的基本性質,通過水產養殖技術提高植物抗性,促進廢棄地盡快生態修復。
受潮濕土壤環境的影響,排土場植物的生存環境極差。在缺乏正常土壤成分和肥料培養的基礎上,植物的生長進程非常緩慢,質量參差不齊。
矸石山通過自然恢復能力和生態循環恢復的可能性極小。因此,將人工栽培技術與科技生物育種技術相結合,改造礦區土壤環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對于植被選擇,礦產企業有必要對當地環境進行合理的分析。種植適合喬木和灌木的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生產力。同時,選擇的樹種要注意抗寒、耐高溫、抗水性,保證植物的良好生長。
5、廢石場(排土場)生態恢復
在保證邊坡穩定的前提下,礦業廢棄地的生態修復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工程措施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邊坡進行修整,如修建攔河壩、加固長錨桿、修建抗滑樁等。二是直接選擇一些抗性好、抗污染能力強、品質好的樹種進行植被種植。常見的樹種有楊樹、樺樹等。種植樹木采用掛網綠化,種植托盤。一般要求覆土厚度不小于0.3m..通過植樹,實現良好的排水和水肥保持措施,可以有效保證廢棄地的生態修復,降低修復成本,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
礦山廢棄地的生態恢復是一項艱巨而偉大的工程。由于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技術建設要求,我國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環境問題。對此,國家和企業面對生態環境需求,有必要對礦產建設廢棄地進行正確的整治和恢復。在科學的指導下,綜合利用微生物治理、植被建設、工程建設等措施,將有助于我國生態環境體系的完善建設和礦山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