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溫室很多,建設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大致總結如下:
首先,兩個棚子之間的空間太小。
有的農民為了節約土地,兩個棚子的距離太窄,給棚子留下隱患。首先,冬天,前面的大棚對后面來說太背陰,導致前半個大棚的蔬菜生長不利。其次對排水也很不利,冬天下雪會出現堆不到雪棚前的情況。提醒你一下,兩個大棚之間的距離是7-8米,不僅是相互遮陽,還可以防風。
第二,溫室缺乏雨季排水系統。
很多農民在建大棚的時候沒有考慮排水的問題,以至于夏天下大雨的時候,留在棚面的雨水匯集在棚的“正面”,甚至把棚的正面都沖走了。正確的做法是在棚前挖一條排水溝,寬約半米,深約30厘米。以便留在大棚表面的水可以隨時流走,防止水流入棚內。
三是溫室內土墻后坡缺乏防護措施。
有些農戶在這部分后坡沒有避雨設施,以至于夏天經常被雨水沖走,影響了大棚的使用壽命。有些窩棚雖然在后坡上蓋了一層塑料布,但經常風吹日曬,不出一年,后坡又露出來了。所以在大棚的后坡上包一層塑料布,再外面包一層無紡布。并且每隔10米左右用鋼絲封住,可以延長使用壽命。
四、棚子* * *后兩排立柱間距太大。
溫室內后兩排立柱之間,棚面頂部往往是停放卷好的草簾和卷簾的部位。這個部位可以說是接受壓力的地方,往往會使上面的骨骼變形。提醒你一下,這兩排柱子的間距盡量小,80 cm * * *左右為宜,中間只能修一條東西向的水泥溝,供人行走。
五、“高”渠澆灌困難
郎師傅家去年11月承包了上口鎮蔬菜基地的兩個大棚,現在在種絲瓜。當邊肖去他的棚子采訪時,他碰巧遇到他們給絲瓜澆水施肥。邊肖注意到,盡管他的棚子北墻根部的運河用水泥硬化了,但在整體布局上仍有許多缺點。
一是水渠離種植地太高,有的甚至達到40厘米高。據邊肖分析,如此高水位的渠道弊端太多,不僅給灌溉帶來困難,而且水流過快后還會造成很多“沖根倒樹”的情況。眾所周知,絲瓜本身根系發達,根深。然而,揭開郎師傅棚里的塑料薄膜后,發現水渠出水口下方被沖刷出一個大坑,靠近水渠的前三排絲瓜根部露了出來。它的植物自然不會長得太好,表現得像弱樹。
第二,渠口一錯再錯。郎師傅的大棚平均寬3.5米,每個大棚種六溝絲瓜。但是他的渠口沒有一個是對著種植線的,有的是偏向作業線的。據他稱,他很擔心何時澆灌眉佳的獎金和利潤來。這樣的錯渠出口因為水泥硬化,不方便換。
當有人提出他的運河設置不當時,郎師傅表示贊同,但也無可奈何。一是因為這是蔬菜基地上的大棚,是租來的;第二,作為一個種植新手,我沒有太多這方面的經驗。雖然是運河里的小問題,但我還是沒有理會,把絲瓜根洗了出來。
針對溫室內水渠的設置,建議把握“考慮”原則。第一,要考慮到蔬菜的不同種類,比如絲瓜,一個6溝,辣椒是一個5溝。所以多加1-2個出水口。第二,要考慮到步行的便利性?!皽厥依锏耐寥澜鹑绱缤痢?,這就要求渠的寬度不能太寬,也不能太窄,以免妨礙人們來回管理和操作。特別是計劃應用電動噴霧機的棚戶,渠的寬度應在80厘米左右。
六是防風措施不到位
冬天大風天氣頻繁,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大棚里的膜被撕破,草被刮翻。因為* * *年種大棚的新手比較多,大棚防風意識比較弱。前陣子的大風刮到了漂浮的薄膜,掀翻了好幾床。
是的,新手對大棚防風的意識太弱了。這里要特別提醒新手的是,大棚的防風、防雨、防雪、防火非常重要,要謹記在心,避免經濟損失。為了防止溫室風,建議菜農重點做好以下四點:
第一,要注意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天氣預報節目,留意未來幾天是否會有大風天氣,提前做好防范。
二是要注意定期檢查大棚,消除風害隱患。先檢查壓膜線,將松動的壓膜線重新擰緊;壓膜線老化或破損應及時更換。二是檢查棚膜有無破損,如果發現,要盡快修復。
第三,要重點固定好溫室后坡的草蓋。生產中,菜農總擔心草屑放掉后被風吹走,所以選擇用漂浮膜覆蓋。但浮膜可以覆蓋整個草屑的4/5左右,也就是說,鋪在溫室后坡上的草屑并沒有被完全覆蓋,所以在用浮膜覆蓋的基礎上,方法:選取一根6 #鋼絲,在溫室后坡的草蓋內側拉20 cm,兩邊固定在東西山墻下的落石上,然后用緊線器拉緊?;蛘咴诖笈锖笃旅扛?0米用石頭壓住固定的鋼筋,防止鋼筋變松后草被風吹走。
第四,要設置大棚防風的“后蓋”。所謂防風后蓋,就是在溫室后坡再套一層與浮膜相同長度、寬約1米的膜,由東向西套在溫室頂部,用土將這層膜的一面(寬約20厘米)蓋緊、壓實。放下草蓋好浮膜后,用這種膜蓋在浮膜上,可以防止北風吹進浮膜,避免浮膜鼓起。有菜農稱這種膜為防風封底。防風后蓋設置成本不高,但防風效果很好。要提醒菜農的是,除了后墻上的“后蓋”外,東墻和西墻都要設置防風膜,防止東風或西風的危害。
七、棚高、棚寬不成比例。
棚高是指蔬菜棚的高度。一般以棚內第二排柱的高度(從北墻算起)為準。大棚寬度是指蔬菜大棚的跨度,一般是從大棚內北墻根部的水渠邊緣量到大棚前面。俗話說“有高度才會有跨度?!钡呅ぴ诋數卣{研時發現,很多棚戶為了增加種植面積,把蔬菜大棚建得越來越寬,有的甚至達到了14.5米寬,可以用水泥柱和墻體的承重來約束。蔬菜大棚高度只有5.5米左右,大棚高度與大棚寬度不成正比,容易導致大棚拱度小,影響大棚表面采光。與此同時, 因為棚子跨度太大,柱子承重增加,所以棚室只能用輕質保溫被,不能用便宜的草。此外,由于大棚太寬,空氣難以排出,尤其是冬季大棚正面,容易發生病害感染,成為大棚蔬菜的“源區”,容易發生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
那么,建設蔬菜大棚時,如何規劃其高度和寬度呢?理論上,蔬菜大棚的高度及其南北跨度應根據當地緯度確定。首先要明確,蔬菜大棚的高度和跨度決定了大棚采光面的角度,而大棚采光面的角度又制約了太陽光的入射角。在此,邊肖向同緯度的菜農推薦,蔬菜大棚立柱的合理高度和跨度為后墻4.5m,寬度9.5m,加重柱* * *排5.5m,二排5.8m,三排5.5m,四排4.8m,五排3.6m。
對于棚高與棚寬不成比例的大棚,建議菜農選擇一些耐弱光的蔬菜種類和品種,如辣(甜)椒,而不是喜歡光和高溫的黃瓜、絲瓜。通過選擇符合一定溫室條件的蔬菜種類和品種,可以盡量避免這類溫室光照差、升溫慢帶來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