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肢體約束帶怎么用?
* * *,明確約束。
被約束的部位往往是人體的大關節,如腕、踝、腰、膝關節、肩關節等?;颊叩年P節主要是固定的,以限制活動,防止因意識不清、激動、沖動行為而發生意外。
第二,要有醫囑才能實施。在緊急情況下(如患者有自傷、傷人行為,甚至危及自己或他人生命),護士可以先實施約束,再向醫生請示。
1.評估患者:
(1)評估患者的病情、意識狀態、肢體活動度、皮膚顏色、溫度和約束區的完整性等。
(2)評估需要醫用約束帶防護的防護用品的種類和時間。
(3)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約束的必要性,醫用約束帶護具的作用及用法,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
2.操作要點:
(1)肢體束縛法:暴露患者的手腕或腳踝、膝關節等。,直接用內襯高密度海綿的肢體約束帶固定固定部位,以免松動,并在兩側床沿綁上保護帶,給患者蓋上被子,整理床單和物品。
(2)肩部束縛法:暴露患者肩部,在患者兩側腋窩下墊棉墊,在患者肩部下墊防護帶,分別從患者兩側腋窩穿過,交叉背部后固定在床邊,給患者蓋被子,整理床單位和物品。
(3)全身約束法:多用于約束兒童。具體方法是:將大床單折成從患兒肩部到腳踝的長度,將患兒放在中間,用大床單緊貼護士將患兒同側的手腳向對側緊緊包裹,塞在患兒腋下,再將大床單的另一側包裹在手臂和身體上,塞在護士側下方。如果孩子太好動,可以用繃帶綁住。
3、指導患者:
(1)告知患者及家屬約束的目的、方法和持續時間,使患者及家屬了解使用護具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經同意后方可使用。
(2)告知患者及家屬,約束期間護士會隨時觀察皮膚損傷、皮膚顏色、溫度、約束肢體的外周循環情況,并定時解除。
(3)指導患者及家屬確保其肢體處于功能位置,并在約束期內保持適當的活動范圍。
三、護士使用約束帶的十三個注意事項。
1.受約束和不受約束的病人不能放在同一個房間里(無條件的,必須在工作人員的視線內)。被約束的病人應安置在一級病房,房間內的一切危險物品和一切可移動物品都應移走,防止病人自行解除約束后有過激行為。
2.正確使用約束帶是防止患者發生意外,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要手段。無論患者是否接受約束,使用前都要耐心向患者解釋清楚。
3.在約束前盡可能脫去病人的外衣,并盡可能勸其排尿。
4、約束體位應舒適,患者的四肢處于功能位,(嚴禁將患者的上肢轉向頭部方向)。
5.約束只能作為保護患者安全,保證* * *,而不能作為懲罰患者的手段。
6.保護性約束是一種制動措施,所以使用時間不易過長。當病情穩定或* * *結束時,應及時解除約束。需要較長時間者,應每隔15-30分鐘觀察約束部位的外周循環和約束帶的松緊度,定期更換約束肢,每2小時活動或放松一次。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必要時進行局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7、實施約束時,約束帶松緊適宜,以能伸入第一、二指為原則。
8.固定在床上的約束帶的結要隱藏起來,讓病人看不見摸不著。
9.保護肩部時,腋下要填充棉墊,一定要做好固定關節,避免松動,以免造成神經損傷。
10、時刻關心患者體溫的變化,做好基礎護理,如洗漱、做飯衛生,及時清理臟、濕的被褥和床單,保持患者床單位的清潔、干燥和舒適,預防壓瘡。
11.對興奮不安者,定時喂水、喂飯,保證身體需要,對拒絕進食和飲水者,采取鼻飼或補充體液的措施。
12、準確記錄和移位,包括約束原因、時間、約束區數量、約束部位、約束部位的蒙皮情況、釋放時間等。約束帶必須輪班移交。應在床邊移交被束縛的病人,并清點束縛帶。應仔細觀察約束帶的松緊度、患者的皮膚狀況和基礎護理。如發現約束帶數量有誤,應及時發現,交接后被交接人方可離崗。
13、約束帶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