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補償導線的分類
1.1公差等級和使用條件的分類
根據熱電特性的公差,補償導體可分為精密級和普通級。根據使用溫度范圍,分為通用型和耐熱型兩種。
1.2結構形式
1.2.1補償導線的線芯類型分為單股線芯和多股線芯,線芯的股數見表2。
1.2.2絕緣層、護套和屏蔽層
補償導體的絕緣層和護套一般以PVC為主要材料;耐熱補償導體的絕緣層以聚四氟乙烯為主體材料,護套采用聚四氟乙烯或無堿玻璃纖維(表面應涂硅酮漆或燒結聚四氟乙烯分散體)。
屏蔽層由鍍錫銅線或鍍鋅鋼絲編織而成,或包有復合鋁(銅)帶。
2.技術要求
2.1絕緣層、護套和屏蔽層
2.1.1補償導線的絕緣層厚度、護套厚度和大外徑應符合表4的規定。
絕緣層
一般情況下,補償導線的絕緣層表面應光滑,顏色均勻,無機械損傷;保溫層厚度的公差為公稱厚度的±10%,薄的部分厚度應不小于公稱厚度的90%減去0.1毫米;;絕緣層應進行交流電壓4000V,頻率50Hz的火花試驗而不擊穿,實驗機的運行速度應保證絕緣層在每一點上受到不小于0.1s的電壓作用。
耐熱補償導體的絕緣層厚度公差為標稱值的負20%,薄部厚度應不小于標稱值的90%減0.1毫米,絕緣線芯外徑允許局部加大,但厚部外徑不應超過大外徑值。
護套
用聚氯乙烯或聚四氟乙烯作護套時,護套應緊緊地包在線芯的絕緣層上,絕緣層和護套不應粘在一起,表面應平整,顏色均勻。
護套厚度的允許偏差為標稱值的負20%,薄壁部分的厚度不應小于標稱值的80%。用玻璃纖維編織的護套應該具有不小于90%的編織密度。
屏蔽層
編織密度不小于80%,連接后斷頭要修剪整齊;復合鋁(銅)帶應緊貼絕緣層,不易松動;屏蔽層的厚度不得大于0.8毫米
2.2絕緣電阻
當環境空氣溫度為15-35℃,相對濕度不大于80%時,補償導線的線芯之間以及線芯與屏蔽層之間的絕緣電阻每10m應不小于5mω。
2.3物理和機械性能
一般用途補償線的絕緣層和護套的物理性能和老化性能應符合表5的規定。
2.4耐熱性
耐熱補償導線應在220±5℃下進行24小時的耐熱試驗,樣品應立即在5倍直徑的圓柱體上彎曲180度,表面不應有裂紋。補償導體的線芯之間以及線芯與屏蔽層之間的絕緣電阻應不小于25MΩ米。
2.5防潮性能
耐熱補償導線應承受40±2℃的環境溫度和95±3%的相對濕度。經過24小時防潮性能試驗后,芯線之間以及芯線與補償導線屏蔽層之間的絕緣電阻應不低于25mω/米。
2.6低溫繞組性能
補償線一般應進行-20℃的低溫卷繞試驗,目測卷繞在試驗棒上的樣品絕緣層應無裂紋。
鄭州圣龍電氣有限公司專業生產扁平電纜、特種電纜、電力電纜、控制電纜、發熱電纜、電腦電纜、變頻電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