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標題:誰泄露了我的隱私?#男子在58同城發布信息后頻接騷擾電話#
來源:內蒙古晨報
7月8日,呼和浩特市民張先生撥打內蒙古晨報晨網“我是記者·我幫你”24小時服務專線0471-967967反映,稱自己在58同城平臺發布了一則招聘信息后,就一直接到騷擾電話,不是推銷簡歷制作,就是詢問是否有意向將所發布信息置頂,嚴重時每天都能接到一個這種騷擾電話,讓他深受其擾。張先生懷疑自己的信息被58同城泄露了。
騷擾從一份發在58同城的招聘后開始
張先生說自己是兩家公司的負責人,因工作需要,今年3月份時在58同城平臺發布過一則招聘信息,此后就開始陸續接到推銷簡歷制作和詢問是否有意向將所發布信息置頂的系列來電,影響了自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張先生稱一直在給他打電話的是與58同城平臺合作的內蒙古國風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一名趙姓女士在處理他所反映的問題。張先生認為這是58同城將自己的個人信息泄露給了對方。
隨后記者聯系的趙女士,趙女士稱他們是當地58同城的運營商,且并沒有否認公司給張先生致電一事,但稱是對用戶推薦公司相關業務,并針對此做相應回訪,是不可避免的。同時趙女士稱撥打當事人電話的頻率并沒有那么高,一共撥打了四通電話,后續會對張先生的三部手機號做標注,避免撥打。而對于通過何種途徑獲取客戶信息以及合作平臺是否涉及泄露個人信息,對方未明確答復。
這已不是58同城第一次被用戶懷疑泄露隱私
今年3月28日,《國際金融報》曾刊文反映58同城被用戶和商家詬病的問題,在這篇題為《58同城“頑疾”難除:求職者質疑隱私泄露 付費商家斥責銷售亂象》的文章中,有用戶懷疑因注冊58同城找兼職,而被不法分子獲取信息,致使自己損失數萬元的事;也有入駐商家質疑58同城存在先交錢再擬合同、業務員推銷與實際服務不符等問題。文中,2021年12月還是學生的谷煜(化名)想找一份寒假兼職,注冊58同城App幾天后,收到一條添加微信好友的申請,對方指引其到另一個App上,誘導其充值刷單,最終谷煜被騙取4.68萬元。由于僅注冊過58同城找兼職,谷煜懷疑其手機號被泄露也與58同城有關,但58客服的回答含含糊糊,一直強調不是他們泄露的。
無獨有偶,2021年8月,尹丹丹(化名)注冊了58同城尋找兼職,僅僅瀏覽了一些兼職信息,第二天便接到大量電話,來電者均稱是在58同城上看到尹丹丹的求職信息,并試圖引導她到其他平臺。同樣打算在58同城上求職的武虹(化名)盡管未遇到經濟損失,但也碰到不小的困擾。今年1月4日,武虹在58同城投簡歷求職,當天半夜23時左右,她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為此,她詢問了58同城客服,客服稱她的簡歷是公開狀態,是自己未設置正確,后武虹把簡歷關閉并刪掉,才沒有再接到過類似電話。
根據公開資料,2017年,58同城就曾被曝出數據泄露門事件,據媒體彼時報道,只需支付700元購買一種爬蟲軟件,用賣家提供的賬號登錄后就能不斷采集應聘者的相關信息,該軟件每小時可以采集數千份用戶數據。這一事件在當時引發轟動,甚至在百度百科都有專門的詞條。而58同城對此事的回應則是:“不是我們泄露,是黑客攻擊”。
此外,2021年底,58同城因為App向第三方提供個人信息未做匿名化處理,涉嫌隱私不合規而被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點名。
律師:平臺有義務對發布者個人信息進行保密
就張先生的情況,記者咨詢了內蒙古文盛律師事務所苗榮盛律師,苗律師稱用戶在平臺發布信息,平臺就有義務對發布者個人信息進行保密,未經發布者同意,不得提供給任何第三方。內蒙古國風科技有限公司作為58同城內蒙古營銷中心,如果利用便利條件獲取用戶個人信息進行相關操作,則違反了信息保密的法定義務,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