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和市公安局執法人員一起檢查老年體驗店。
借助“高科技”虛假宣傳和治療功效,組織免費旅游誘導購買產品...詐騙手法層出不窮,手段防不勝防,老年人容易上當,深受消費者痛恨。目前,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的專項行動正在珠海開展,珠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同時采取多項措施整治亂象,已初見成效。該局提醒廣大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要提高警惕和防范意識,對侵害權益的行為要及時舉報。
自5月以來,已有8起案件立案調查。
2022年5月起,珠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打擊養老金詐騙專項行動,圍繞整治“食品”“保健品”領域詐騙隱患,加強市場監管。截至7月底,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905人次,處理相關經營主體951家,發現問題18個,立案查處8起。為了保護老人的“錢袋子”和“藥罐子”,我們會繼續發力。
第一步,清理虛假違法的老年廣告,凈化廣告市場,為老年人搭建獲取信息的“長城”。市市場監管局充分依托全國互聯網廣告監測平臺、移動互聯網廣告監測平臺和廣東省廣告監測云平臺,以食品、藥品、保健品、醫療器械等與老年人密切相關的領域為重點,加大專項互聯網監測力度。同時,“線上”“線下”相結合,市市場監管局嚴厲查處在全市范圍內所有廣告渠道發布虛假違法養老詐騙廣告的行為, 擅自改變或者篡改已經審查批準的保健食品廣告內容。保健食品廣告明示或者暗示保健食品具有預防或者治療疾病的功能,利用醫療機構、醫生、專家、消費者的名義或者形象作證明等虛假違法廣告行為。截至目前,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監測廣告線索412萬條,有效凈化了廣告市場。
群眾投訴舉報和日常監督檢查是及時切斷涉老詐騙鏈條的兩大途徑。市市場監管局未雨綢繆,繼續積極開展對重點地區、重點問題、重點產品的案源線索追查工作。結合日常監督檢查,市市場監管局對全市涉及老年人的食品、保健品經營單位進行全面排查,深入老年人聚集場所,對是否存在以“送東西”等方式誘導老年人購買保健品的場所和人員進行全面排查,努力發現、防范和有效規范涉及老年人的食品、保健品領域的欺詐隱患。
公眾必須警惕涉及“治療功能”的產品宣傳
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提醒市民,要準確區分保健食品和藥品,警惕涉及“治療功效”的宣傳。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按照國家規定,如果是保健食品,必須有專門的天藍色標識,即外包裝上與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并排或上下排列的帽形圖案,俗稱“警察戰術分隊”。保健食品不能用來治病。同時,如果市民對保健食品有疑問,可以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查詢其注冊信息。所謂宣傳治療惡性腫瘤的保健食品廣告, 疑難雜癥,各種疾病,都是違法廣告。
而市場上一些無良商家甚至不賣“保健食品”,還打著宣傳產品有治療作用的幌子,編造各種概念。市場監管部門提供的案例顯示,執法人員近日在對香洲區一家老年用品店進行檢查時發現,該店在向老年人銷售標稱鱷魚骨肽片糖果、百生康菌粉、鱷魚血片、鱷魚飲料、鱷魚雙龍肽飲料等食品時,現場播放的廣告宣傳“鱷魚食療養陰補腎保健湯”、“消除慢性炎癥、消炎抗病毒”。經查,該店在未取得相關證明和證明材料的情況下,宣傳食品的治療功效,對商品的性能和功能進行虛假宣傳, 欺騙和誤導消費者,存在虛假夸大所經營食品功效的行為。該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市場監管部門已依法對該店處以10萬元的行政處罰。
一些電子產品還通過虛假宣傳包裝成醫療器械,迷惑民眾。市場監管部門提供的案例顯示,執法人員近日對金灣一家食品店進行檢查時,發現該店通過《黃帝內經》銷售的多功能波表,可以用在人體上,打通經絡,調理陰陽,提高機體免疫力。經查,該店銷售的波長計只是廣州某企業生產的電子產品,并非醫療器械,沒有證明材料證明其具有治療功能。該店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及其他相關法規。該店負責人主動關店進行整改,市場監管部門給予50,000元的行政處罰。000對商店依法。
公眾必須睜大眼睛識別常見的伎倆。
為便于市民樹立防老年詐騙意識,市市場監管局結合案件查處情況,總結出常見騙術。如果公眾在銷售產品時發現以下行為,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首先是放出“免費”的誘餌。比如利用老年人不愛醫院的心理,裝扮成“免費醫生”,用檢測結果指出消費者有一些“病”,然后開始推薦產品。此外,還有免費試用、以“周年慶典”、“回饋社會,奉獻愛心”為名的免費聚會,以及組織老年人參加免費游玩、免費午餐等。,并在活動期間游說購買產品。
暖癱也是一種手段。比如,要抓住老人渴望親情、害怕孤獨的心理,時不時打電話問候或帶些小禮物到家里看望,噓寒問暖,組織老人參加團體聚會,營造大家庭的和諧氛圍,讓人們在情緒的控制下,逐漸放松警惕,購買效果不明、價格較高的產品。此外,一些產品的銷售還會受到老人的親戚、朋友、同事的游說,甚至承諾“推薦越多,獎勵越高”。老人最終還是因為感情或者信任身邊的人而盲目購買。
一些商家為了擴大品牌知名度,片面宣傳“名廠名牌”,造成了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的誤解。一些無良商家往往根據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和日常需求,利用贈送禮品的方式誘導老年人購物消費。有些老年人比較勤快,在贈品的誘惑下,盲目購買商家宣傳的產品。還有的商家邀請所謂的“專家”、“學者”、“權威人士”在公開場合介紹產品的“特殊功效”并發布“權威檢測報告”,或者指使一些人以患者的名義寫感謝信、發橫幅、展示功效,甚至在銷售現場制造爭先恐后的假象。
打著“綠色、健康、高科技”的旗號,消費者往往容易上當。產品經過夸張的宣傳,似乎成了“包治百病,治病于無形”的靈丹妙藥。這種片面夸大保健食品功能的做法,讓消費者誤以為保健食品可以代替藥物,耽誤了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同時,商家對一些保健食品的不適用對象只字不提,很可能會損害消費者的健康。有些廠家甚至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一些具有特定功效的違禁藥物成分。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朋友,在購買保健品時,建議做到“五統一”(凡是宣稱“藥會治病”、“非法講座”、“免費活動”、“權威證書”、“專家義診”的,一律不信)。當發現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撥打12315、12345熱線,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
(來源:珠海特區報)
【來源:珠海市人民政府_珠海新聞】
聲明:本文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如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你。電子郵件地址:newmedia@xxcb.cn報告/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