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秋節賞月和品嘗月餅是中國的傳統習俗?,F代人對月餅口味的發展越來越小心,出現了許多獨特的月餅。其實水果月餅和果味月餅不是一回事,無糖月餅也不是真的無糖。有保健成分的月餅呢?
水果月餅的主角不是水果。
月餅的口味和配料不同,也要遵循相應的制作標準。就連月餅也有嚴格的“國標”。月餅被定義為一種食品:以小麥粉或植物粉、油、糖(或不加糖)為主要原料制成餅皮,包裹各種餡料,經加工而成的主要在中秋節食用的傳統節日食品。
按照國家標準,不添加蓮子,所以可以叫蓮子月餅。它對配料的比例有嚴格的規定。比如蓮子月餅中的蓮子含量應不低于60%,蓮子含量達到100%才能稱為純蓮子月餅;栗子餡月餅的餡料中栗子的含量不得低于60%;餡料中加入火腿、香腸等肉制品,含量不得低于5%,故可稱為肉餡月餅。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芒果味、草莓味、哈密瓜味的月餅。其實都不能叫水果月餅,只能叫水果月餅。因為果肉含量超過25%,所以可以稱之為水果月餅。水果味的月餅,主料不是水果,其實是冬瓜和食用香精做的。仔細看配料表發現,很多果味月餅前面都放了冬瓜。在配料表中,某一種成分排名越高,所占比重越大。
不僅僅是果味月餅,在云腿月餅、五仁月餅、鮮花月餅等食材中都有冬瓜的身影。主要是因為冬瓜價格較低,比水果更好保存,而且纖維含量高,口感好,無色無味,易成型,所以常被用來做蛋糕。
糖醇月餅并不適合所有人。
目前,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飲食,在月餅的生產中也推出了無糖月餅和低脂月餅。那么,無糖月餅真的無糖嗎?
在包括月餅在內的很多糕點中,糖占的比重很大,從20%到50%不等。加糖不僅能帶來甜味,還能改變面團的口感,使烤出來的蛋糕更軟或更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無糖月餅并非真的無糖,只是不含傳統的蔗糖。比如改用麥芽糖漿、果葡糖漿等糖漿原料,仍然含有和蔗糖一樣的熱量,會使血糖升高。
也有一些無糖月餅不加蔗糖或糖漿,但大部分是用糖醇類甜味劑替代的。根據我國食品營養標簽規定,產品中含糖量低于0.5%的,可以合法標注為“無糖產品”。傳統月餅加糖量很大。例如,一個傳統的月餅配方需要添加30克糖。如果換成比白糖甜200倍的甜味劑,只需要白糖0.2克,29.8克的重量差距換成糖醇等甜味劑。
需要注意的是,糖醇類甜味劑在小腸內不易吸收,所以熱量低,糖分少,但進入大腸后會增加腸道內的滲透壓,促進腸道運動,容易引起腹瀉和腹痛。每個人對糖醇的耐受性不同,大部分人一次服用超過20克就可能引起腹瀉。美國等一些國家規定,糖醇類食品的標簽上應標注“過量可緩解腹瀉”的字樣,以提醒消費者。
專家提醒,消化功能較弱的人和腸易激綜合征患者,應仔細閱讀食品標簽上的配料表,嚴格限制含有糖醇的月餅。
保健成分不必是“神話”
如今,越來越多的食材加入了月餅的大家庭。除了肉、魚、小龍蝦、巧克力等配料,一些月餅還含有燕窩、海參、鮑魚、螺旋藻等保健配料。
在范志紅看來,大部分保健成分只是少量添加,而月餅是時令食品,偶爾食用,作用有限。消費者可以趁早嘗試,但沒必要迷信它的保健功能。即使餡料本身可能具有一定的營養和保健價值,但添加到高糖、高脂肪、高熱量的月餅中后,是否能起到保健作用,卻令人懷疑。
專家提醒,慢性病患者在選擇月餅時,應適當注意食材的構成。高血脂、冠心病患者不適合吃脂肪和糖分過多的牛奶月餅和火腿月餅;有膽結石、膽囊炎的人不適合吃蛋黃蓮蓉月餅;有高尿酸問題的人盡量不要選擇含海鮮的月餅;對堅果過敏的人也要慎重選擇各種含堅果的月餅。
由于月餅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食用時可用來代替主食和甜食,相應減少米飯、饅頭等主食。另外,月餅也可以配著淡茶吃,吃膩了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