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讓我們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行業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健康的概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人們對營養健康食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那么如何通過科學的消費行為分析,建立科學正確的保健食品消費觀呢?
△山西省消費者協會投訴部主任張佳告訴你:培養正確的保健品消費觀。
2020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將達到23.15%,比2019年提高3.98個百分點,增速為歷年最大。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選擇保健食品應該注意什么,什么是正確的保健食品消費觀。
今年3月1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者權益保護年主題調查結果時提到,保健品虛假宣傳較為嚴重,成為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重災區。
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的五大套路主要有:
1.免費贈送模式“吸引人”
2.假裝公益活動“冒用職權”
3.歪曲、夸大宣傳“外貌聲明”
4、主打親情牌“溫馨攻勢”
5、治療效果好“立竿見影”
因此提醒消費者,在選擇保健食品時,要警惕“藥到病除”、“權威證明”、“專家義診”、“免費服務”等陷阱。
中消協還就保健品消費給消費者提出了建議,即:
1.長見識,不要相信大話:保健品不具有防病治病的功能,任何聲稱保健品治病防病的說法都不符合法律法規和相關規范要求。購買保健食品時,應認準“小藍帽”標識,根據需要自愿選擇,并仔細檢查產品批號、功能聲稱是否虛假或套用。必要時可以通過當地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查詢真偽。
2.遠離這些行為:很多無良商家為了誘導消費者購買保健品,以“免費”為誘餌,通過免費試用、贈送禮品、免費旅游、優惠保健等方式,獲取消費者的健康狀況、家庭收入、聯系方式、情感信任,進而推銷保健品。建議中老年消費者遠離專家免費咨詢、組織旅游、分時養生度假等所謂的養生宣傳和經營活動。
3.識破騙局,戳穿這些謊言:不法商家往往打著惠民、政府補貼、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幌子,對商品進行虛假或誤導性宣傳。,并以虛假折扣、“雇傭托兒”、“饑餓營銷法”等手段營造“現場搶購”的營銷氛圍。有的甚至打著各種社會組織、消費者維權的旗號,聲稱要幫助消費者追回被騙買保健品的錢,誘導消費者陷入“連環詐騙”
4.懂得維權,保管好這些憑證: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方面,消費者不僅要掌握起碼的辨別商品真偽的能力,還要選擇正規渠道購買,妥善保管購物小票,主動索要發票,保留網上交易記錄等必要憑證,一旦發生消費糾紛,積極通過正規渠道維護自身權益。
你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來處理維權:
1、和接線員進行協商。
2.撥打12315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投訴。
3、去相關行政機關申訴。
4.提交當地仲裁機構仲裁。
5、向人民法院起訴。
[獲獎互動]
你或你的親友在購買保健品時遇到過哪些“坑”?我們去和邊肖談談吧!我們將頒發優秀獎10名,幸運獎10名,分別贈送價值59元的安利高效白洗衣粉和價值46元的安利濃縮洗衣粉。
原標題:《當心五大套路!選擇保健食品一定要注意這些。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