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蘭州市公安局關于依法嚴厲打擊網絡謠言的通告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全市上下齊心協力,積極參與疫情聯防聯控。但個別網民為博取關注、吸引眼球,未經核實,利用微博、微信群、QQ群、朋友圈等載體發布或轉發虛假疫情信息,造成不良社會影響。近日,我市部分網民散布“蘭州市封城通知”“濱河路某娛樂場所數百人聚餐”等謠言和不實信息, 被公安機關依法查處的。為切實維護網絡環境,穩定社會秩序,蘭州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蘭州市公安局聯合發布以下通告:1。自覺抵制網絡謠言,發揮每個人作為“監督者”的作用。不得利用微信群、朋友圈、微博、貼吧、Tik Tok、Aauto faster等網絡平臺上傳、傳播、轉發、散布無權威正規來源或未經核實的截圖、視頻、音頻、文字等信息,不得造謠、輕信謠言、散布謠言。第二,提高識別網絡信息的能力,做網絡秩序的維護者。疫情信息應從官方渠道獲取(如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新華社、新華網、中央電視臺、 甘肅日報、蘭州日報、蘭州出版、省市衛生廳等。).如發現通過網絡傳播謠言或虛假信息,應積極向網信和公安部門舉報。三、要迅速刪除轉發的虛假信息,主動消除不良社會影響;網民和公安機關將堅決打擊通過互聯網發布、傳播虛假信息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行為,追究發布者、轉發者和群主的相關法律責任。第四,鼓勵廣大網民積極宣傳權威信息,做正能量的傳播者,引導群眾理性看待疫情,科學做好自身防護工作。我想提醒網民,網絡社會是一個法治社會, 網絡空間是法治空間,互聯網信息傳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請一定要樹立法治意識,增強辨別能力。要通過官方權威渠道獲取信息,共同維護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和社會秩序,團結一心打贏疫情防控戰!歡迎廣大網友和群眾對網絡不實謠言進行投訴舉報。舉報方式:網絡謠言舉報電話:96377蘭州市網信辦電話:8480222蘭州市公安局電話:5168703舉報網站:www.gsjubao.cn舉報郵箱:gsjbzx@12377.cn新浪微博:@蘭州網警巡查執法今日頭條:蘭州網警蘭州市網信辦蘭州市公安局1月31日 2020附件:相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十二條任何個人和組織在使用互聯網時,都應當遵守。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絡安全,不得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活動,不得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不得煽動分裂國家、破壞民族團結,不得宣揚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不得宣揚民族仇恨和歧視,不得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不得編造、傳播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虛假信息,不得侵犯他人名譽、隱私, 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利。第七十條發布、傳播本法第十二條第二款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第25條 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給予治安管理處罰。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輕微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誹謗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同一誹謗新聞或謠言在網絡上實際被點擊5000次以上或轉發500次以上的,可認定為“情節嚴重”。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可能會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控制或剝奪政治權利?!蹲罡呷嗣穹ㄔ?、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傳染病暴發防控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編造與傳染病暴發等災害有關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恐怖信息而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的規定,以編造、故意傳播虛假的恐怖信息罪定罪處罰。利用突發傳染病等災害制造傳播謠言,煽動分裂,破壞民族團結的, 或者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依照刑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二款、第一百零五條第二款的規定,以煽動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罪定罪處罰?!痘ヂ摼W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十五條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制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下列內容的信息: (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第二十條制作、復制、發布、傳播有本辦法第十五條所列內容之一的信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如果不構成犯罪, 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對商業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由發證機關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營業執照,并通報企業登記機關;對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備案機關應當責令其暫時關閉網站,直至關閉?;ヂ摼W集團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第九條互聯網集團發起人和管理者應當履行集團管理責任, 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臺公約規范群體網絡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絡群體空間?;ヂ摼W群組成員在參與群組信息交流時,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ヂ摼W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為群組發起人和管理者提供必要的職能權限,進行群組管理。第十條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互聯網群組傳播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的信息內容。第十一條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采取警告整改、暫停發布、封群等措施。對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互聯網群體,保留相關記錄, 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ヂ摼W群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對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用戶采取降低信用等級、暫停管理權限、取消建群資格等管理措施,保存相關記錄,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ヂ摼W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黑名單管理制度,將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群組及創始人、管理者、成員列入黑名單,限制群組服務功能,保存相關記錄,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第十二條互聯網集團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應當接受公眾和行業組織的監督,建立和完善投訴舉報渠道,設置便捷的舉報入口, 并及時處理投訴和舉報。國家和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按照職責對舉報受理和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鼓勵互聯網行業組織引導和推動互聯網集團信息服務提供者制定行業公約,加強行業自律,履行社會責任。報告/反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