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了中國船舶、航天八院、上海電氣等重點制造企業的莘莊工業區,面積17.88平方公里,實現工業產值超千億元。2021年,寸土寸金的上海,在土地難以擴張,廠房難以擴建的情況下,成為中國第一個工業增加值超萬億的城市;即使在2022年,上海的工業增加值也只會小幅下降0.6%。在日前舉行的“智能制造信息基礎設施新設施進閔行現場會”上, 上海經信委透露,上海制造的韌性背后有一股智能制造的力量。記者從會上獲悉,上海創新推出信息基礎設施和新型設施公共服務平臺,傳統制造企業可在一個門口求“智”。
“這個公共服務平臺就像業內的淘寶?!鄙虾P屡d信息通信技術應用研究院院長仁濟表示,一些制造企業已經是行業“巨頭”,但對于新興的信息通信技術和人工智能,可能還是“小白”,需要尋找成熟的信息基礎設施新設施產品或集成商;正在探索“數字智能”轉型的廣大中小企業,因為資金和研發能力有限,希望找到一個可以“抄作業”的典型示范,或者有可靠的運營商和服務商進行診斷、評估和指導?!捌脚_可以為供需雙方提供對接?!?/p>
據悉,上海提前部署的5G和千兆光網絡“雙千兆”網絡建設,為上海構筑了智能制造的領先優勢。上海智能制造數字化基礎設施推進工作組副組長王超告訴記者,其實早在2000年,我國就已經有了“坐救護車進醫院”的設想,并嘗試在救護車上同步向醫院傳輸病人的片子或健康數據。但當時由于傳輸網絡的限制,一部6 G的片子無法長期傳下去,“黃金救援三分鐘”無從談起。如今,上海已在全國率先建成“雙千兆”寬帶城市。截至2022年底,上海5G室外基站超過6.8萬個。這意味著高清電影可以在幾秒鐘內下載, 這意味著自動運行在無人碼頭和智能網聯汽車中,海量數據的傳輸延遲已經低至“無感”微秒。
場景驅動應用,上海傳統制造業加速“智”造轉型。SAIC傳動的熱處理車間已經成為數字化智能物流的典范。十輛AGV(搬運機器人)部署在兩車道的立體倉庫中。車間從45名操作人員減少到只有3名維修人員,生產能力比過去提高了40%。SAIC臨港乘用車基地負責生產榮威、名爵和知己品牌汽車。一條新安裝的生產線由233個機器人組成,可以勝任裝配、抓取、焊接、涂膠和測量等不同的工作。SAIC乘用車數據與信息系統處處長強斌對此印象尤為深刻。他說,5G等新基礎設施的投資回報遠快于高速公路。唐·,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也透露,近年來,上海5G模塊成本持續下降,價格較2019年5G商用初期下降了80%,成為5G在上海大規模應用的又一示范。
據悉,SAIC臨港乘用車基地和華誼新材料智能工廠已成功創建為“金字塔尖”國家級標桿智能工廠。在工信部發布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牌單位和優秀場景名單中,上海被評為全國第一。唐介紹,上海正繼續指導全市萬家監管工廠開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評估,量身定制數字化轉型方案,推進“一業一策”“一廠一案”轉型升級。到2025年,上海預計再建設200個示范智能工廠,建設20個標桿智能工廠,推廣1000個智能制造優秀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