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周學文、應急管理部副部長、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凌月明、中國氣象局副局長于勇向社會介紹今年防汛救災工作情況。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在新聞發布會上。來源:中國網
于勇介紹,進入汛期以來,中國天氣氣候形勢復雜,降雨時空分布很不均勻。南方地區經歷了20次大范圍強降雨過程,部分地區暴雨成災;北方雨季較晚,降水普遍偏多。
預計今年華北雨季結束較晚,秋季臺風活躍,華西秋雨開始較早,雨量較多,江南、華南等地高溫天氣較多。氣象部門將加強監測、預報、預警和信息發布。建議各地密切關注臺風、暴雨、雷電、大風、高溫等最新天氣預報,按照國家防總的部署和要求,繼續做好相關防范工作。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于勇介紹了情況。來源:中國網
汛期天氣氣候主要呈現五個特點。
長江中下游多雨期長,雨量大。長江中下游地區,梅花來得早,出得晚。雨季比常年多23天,雨季平均降雨量753.9毫米,比常年多168%,明顯超過1998年和2016年,為1961年以來最高。
一些市縣的降雨量非常極端。四川蘆山、廣西陽朔、浙江平湖、安徽金寨等32個縣(市)日降雨量突破當地歷史極值。進入汛期以來,全國氣象觀測站累計降雨量超過2000毫米,達到2187毫米;最大日降雨量538毫米,最大小時降雨量168毫米。
北方的雨季來晚了。7月28日,華北開始進入雨季,比常年偏晚10天。但進入“七降八升”以來,北方地區已有75個縣(市)日降雨量達到極端氣候事件監測標準,其中8個縣(市)超過當地歷史記錄。
強對流天氣頻繁。6月以來,我國共出現28次區域性強對流天氣過程,其中北方地區13次,華北、黃淮、東北等地雷雨大風、短時強降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頻發。
臺風活動總體較弱。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生成6個臺風,其中3個登陸我國,均較常年同期偏少,強度較常年偏弱。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無臺風生成,為1949年以來首次。
新華社記者提問。來源:中國網
對未來天氣和氣候趨勢的預測是什么?
未來一周(14日至20日),主要降雨區位于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黃淮北部、東北及華南大部、四川盆地、云南等地,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五至一成。8月下旬,主要降雨區仍為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東北、華南、四川盆地及云南,江淮、江南仍維持高溫少雨。預計9月份,華北南部、西北地區中東部降雨可能較常年同期偏多二至五成,華西秋雨可能略多。
未來一周(14日至20日),南?;蛭鞅碧窖罂赡苡信_風生成。8月下旬,南?;蛭鞅碧窖笥?-3個臺風。
未來一周(14日至20日),江淮、江南、華南東北部天氣以高溫少雨為主。
關于近期四川和京津冀的強降雨
8月10日至12日,四川盆地中西部有一次暴雨或大暴雨。江油、綿陽、德陽、成都、雅安降雨量達300至380毫米,局地達400至480毫米,最大降雨量在德陽什邡市,點雨量542毫米,極端極端。在這個過程中,6個國家氣象觀測站的降雨量超過了歷史極值。
8月12日以來,北京中部、天津靜海、保定、河北滄州普遍出現大到暴雨。截至13日8時,降雨量在100至190毫米左右..最大降雨量出現在河北雄安新區,暴雨到大暴雨,局部達242毫米。北京平均降雨量69.4毫米,城區92.8毫米,最大降雨量156毫米,此次降雨過程持續時間和降雨強度均不及2012年“7.21”、2016年“7.20”、2018年“7.16”。
在新聞發布會上。來源:中國網
應該防范哪些氣象災害?
北方地區需防范強降雨和強對流天氣。北方降雨具有局地性和強對流的特點。
西南、西北地區東部要注意加強地質災害的防范。
華南及東南沿海做好臺風防御工作,同時注意臺風北上的影響。
江南、江淮、華南繼續做好高溫防御。
氣象部門如何做好防汛救災服務?
加強咨詢和判斷。每個過程都是事先判斷好的。比如中央氣象臺在四川就為這次過程組織了4次加密會商。
及時預警。當通過衛星和雷達觀測到災害性天氣跡象時,會及時發出預警;天氣變化時,升級發布預警并廣泛宣傳。
加強部門聯動。在國家防總的組織下,加強與水利、自然資源部門的相關合作,形成合力。
聲明:本文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如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你。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