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療保險信息平臺的建設和應用,體現了新時代背景下國家醫療保險制度進入新時代以來,通過信息化、數字化推進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服務民生,注重精細化管理,提高醫療保險治理能力的重要屬性。為了實現全民健康覆蓋,世界各國都制定了不同保障水平的國家醫療保險計劃,努力為人們提供安全、經濟的健康風險保障。根據各自的文化背景、國家歷史、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國家醫療保障計劃的戰略、政策、技術和實施路徑是不同的, 但是它們都面臨著共同的挑戰——用于決策的數據可用性和不同信息系統之間數據交換的一致性。各國通過建設國家信息系統和數據庫,解決數據共享和分析利用等瓶頸問題。比如美國CMS的醫療文件電子提交(esMD),法國的國民健康保險信息系統(BSNIIR-AM),韓國的韓國健康保險系統(KNHIS)等。2018年,國務院通過機構改革,成立國家醫療保障局。從行政體制上統籌管理我國醫療保障體系,整合分散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為建設全國統一的信息平臺奠定了制度基礎。我國醫療保險信息化經歷了客戶端C/S架構(1999-2009年)、瀏覽器B/S架構(2009-2018年)和新時期基于平臺的全國統一信息平臺(2018年至今)三個階段??v向貫通、橫向貫通、內外互聯、生態融合的國家醫療保險信息平臺支撐體系,在信息化建設集約化、醫療保險治理現代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
一是新時期國家醫療保險信息平臺架構的總體規劃、規劃和布局
國家醫療保險信息平臺建設是醫療保險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舉措,蘊含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平臺設計之初,國家醫保局就出臺了《醫療保險信息化指導意見》,以統籌規劃、統一標準為基礎,設計了全國一體化醫療保險信息平臺架構,解決了由于醫療保險體系分散、統籌層次低導致的全國各級醫療保險信息系統碎片化、銜接不暢等問題。圍繞新形勢、新任務、新時代對醫療保障體系的要求,提出了大數據、大服務、大經辦、大協作、大治理、大支撐的理念。 構建了兩級架構、一張網、一個平臺、一張憑證、兩個數據庫、14個子系統、n種標準規范的國家級和省級兩級架構的總體部署格局?;贖SAF(健康醫療保障應用框架)國產平臺開發,以適應醫保業務快速變化、頻繁交互的臺基化、微服務化、標準化特點,通過復用和共享,加速服務應用,滿足業務需求;基本醫保數據庫為主索引,業務數據庫為數據倉庫;圍繞公共服務、經辦管理、智能監控、宏觀決策四大類建設14個子系統;一系列數據標準和系統制約著信息系統建設、業務處理, 數據利用和安全保護。支持醫保公共服務、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基金監管、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等協同聯動。
二、統一標準,試點推進國家醫療保險信息平臺建設。
統一標準,堅持標準化和信息化同步發展,推動信息化和信息化實施標準化,促進醫保業務標準化。編制和使用醫療安全領域藥品、醫用耗材和醫療服務的全國統一業務編碼標準和網絡、安全、數據交換、運行維護的技術標準,形成全國統一、各地認可的“通用語言”。標準的頒布進一步統一了“度量衡”,打通了不同地區醫療保險業務編碼不同、業務數據質量不同、業務信息互認的“堵點”, 推動形成了國家層面的醫療保險大數據庫,為國家醫療保險數據治理、行業治理和決策支持奠定了堅實基礎。用共同的語言來說,就是整合保險登記、醫療服務、出院結算、基金清算、政府監管,推動全民健康覆蓋。試點首先探索了省級醫保信息平臺的應用經驗,形成了可復制的案例,快速推廣。2020年11月在廣東省實施。經過兩年的推廣,已在31個省(市、自治區)和兵團應用,激活電子證書用戶超過11億,接入定點醫療機構40萬家,定點零售藥店40萬家;以出院結算為核心,擴大到保險登記、 資金結算等業務,逐步提高各級經辦機構用戶的操作熟練程度,完善配套制度規范,以用促建,增強應用便利性。
三、上下聯動,統一推進國家醫療保險信息平臺的部署和服務應用。
國家和省級統一步調,緊扣“全國一盤棋”的總體部署,14個醫保業務子系統按照“強約束”、“基本約束”和“弱約束”三類,共同形成全國統一的中臺業務服務支撐體系。強約束是國家發給地方政府使用,地方政府不得修改;基本約束類由國家發布。地方政府原則上使用全國統一的基礎版。如有特殊需要,各地政府可調用基礎版上的中臺服務,組裝本地特殊功能。弱約束類遵循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可以在國家發布版本的基礎上擴展實際需求。在國家基本版的基礎上, 省級醫保信息平臺按照“所有應用均可”、“不同功能均可匹配”、“最小必要”的原則進行擴容建設,以發揮國家醫保信息平臺的功能,從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撐的根本入手,推進醫保改革,從底層基礎設施、數據標準、業務中間站、大數據應用等方面進行新的部署和服務應用。圍繞公共服務、業務辦理、基金監管、藥品耗材招聘等業務方向,探索醫保便民化應用和精細化管理,通過政府數據與公安、稅務、金融、衛生、民政等數據的交換共享,逐步整合多維數據, 市場監管等部門,并結合醫保系統內部的數據,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打通了醫保業務鏈條和數據共享的難點。實現了醫保辦理政務服務的“跨省、省內”、“網上”、“掌上”等高頻事務,讓醫保信息化改革發展的紅利惠及更多參保群眾。
四、創新應用,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國家醫療保險信息平臺高質量發展。
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應用為改善醫療保險治理提供了新的動力。疫情期間,互聯網、視頻等創新了醫保等公共服務事項“不見面辦理”的新模式。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將在醫保業務智能監控、區塊鏈在電子病歷整合和電子票據方面的應用和推廣、醫保目錄在現實世界研究中的評估和動態選擇、大數據的預算績效管理和宏觀決策等方面不斷開拓新局面,進一步完善新時代的醫保治理體系。創新是前景,安全是底線。我們將不斷加強數據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保護能力。 建設異地容災系統,在國家秘密算法和安全等級保護評估的指導下,保障系統運行和數據傳輸利用的安全。同時,以《關于開展參保人員個人信息授權查詢和使用試點工作的通知》為切入點,落實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在安全、隱私、倫理約束下釋放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價值,促進金融保險、藥品供應流通、醫藥研發等醫療安全生態協調發展。
《國家醫療保障“十五”規劃》提出,探索建立醫療保障部門與衛生藥品監管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整合醫保、電子病歷、醫療評價和效果評價數據,不僅可以提高醫保經辦和治理能力,促進全國藥品和醫用耗材價格的公開透明,發現醫療價格形成機制,深化醫保支付制度改革,還可以撬動“三醫聯動”改革,促進醫療保障。國家醫療保險信息平臺通過數字化轉型,連接參保人、各級經辦機構、兩個機構、醫藥企業等眾多利益相關方,推動醫療保險新技術、新業態的發展, 并幫助數字醫療、數字公共衛生、數字醫療流通、數字醫療健康保險、數字醫療安全治理等服務和各方利益達成。
世界衛生組織的《世衛組織數字醫療全球戰略(2020-2025)》提出,以人為本的醫療體系要以數字醫療技術賦能,推動各國實施數字醫療戰略,促進數字技術的恰當運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服務于13.6億參保人,是全球最大的數字化健康網絡。在透明、可及、可擴展、可復制、互操作、隱私、安全、保密的原則框架下,以符合倫理、安全、可靠、公平、可持續的方式造福人民,支持全民公平、可及地獲得可負擔的醫療,為全球數字醫療戰略的實施提供中國方案。
原標題:統籌規劃,上下聯動
推進新時期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的建設和應用。
作者|李雅姿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衛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
編輯|付美茹陳炫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