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縣一策”強化衛生服務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以縣為重要載體推進城鎮化建設的意見》,要求堅持“一縣一策”,因地制宜補齊縣域短板和弱項,提升縣域發展質量。在健康方面,《意見》強調要進一步加強服務供給,完善醫療衛生體系,發展養老和康復服務,推進縣域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
《意見》要求,完善醫藥衛生體制。推進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升級改造,提高傳染病檢測、診療和重癥監護能力,依托縣級醫院建設縣級急救中心;支持有一定縣域人口的縣改善縣醫院,提升三級醫院設施和服務能力;推進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配備疾病監測預警、實驗室檢測和現場處置等設備;改善縣級婦幼保健機構設施設備;建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地級以上城市對口幫扶薄弱縣級醫院。
《意見》指出,要推進縣域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鼓勵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建立緊密的縣級醫療衛生共同體,推廣駐點、查房、輪崗等方式,鼓勵發展,提升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完善縣村相連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發展農村普惠性養老服務和互助養老。
《意見》要求發展養老服務。提高公辦養老機構服務能力,完善公建民營管理機制,提供基本養老和長期護理服務;擴大普惠性養老床位供給,支持發展護理型民辦養老機構,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和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提供失能照料、日間照料、膳食、洗浴、保潔和醫療救助等服務;推進公共設施的老化改造;發展普惠性托育服務,支持社會力量發展綜合性托育服務機構和社區托育服務設施,支持有條件的用人單位為從業人員提供托育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育班招收2至3歲幼兒; 完善社會福利設施,建設專門的殘疾人康復、護理和綜合服務設施。(來源:健康報)
國家醫療保障局:建立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險信息平臺
從國家醫療保障局獲悉,經過兩年多時間,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險信息平臺已基本建成。目前,醫保信息平臺已在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上線,有效覆蓋約40萬家定點醫療機構和40萬家定點零售藥店,為13.6億參保人員提供優質醫保服務。
據介紹,醫保信息平臺涵蓋支付方式、跨省異地就醫、公共服務、藥品和醫用耗材招聘等14個子系統,并已陸續應用,可滿足上百個統籌地區的多樣化業務需求。新平臺在異地就醫結算、支付方式改革、醫保智能監管、藥品集中采購、藥品價格監測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平臺功能齊全,響應高效,運行穩定。住院結算平均響應時間約0.8秒,比舊系統提高3至5倍。醫保信息平臺形成了全國統一標準、兩級數據集中、平臺分級部署的平臺格局, 網絡覆蓋全面、項目建設規范、安全保障有力,支持醫保業務跨地區、跨層級、跨業務、跨部門、跨系統的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服務整合,實現“一張網跑”、“一個窗口辦結”。(來源:人民日報)
《全國護理發展規劃(2021-2025年)》發布。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全國護理發展規劃(2021-2025年)》。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護理事業發展要實現以下目標:全國護士總數達到550萬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達到3.8人。護士結構進一步優化,素質和服務能力顯著提高;養老、中醫、社區、居家護理服務供給明顯增加,護理服務質量不斷提升,調動護士積極性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
規劃明確了七項主要任務:一是完善護理服務體系,優化護理資源布局,增加護理服務供給;二是加強護士隊伍建設,不斷增加護士數量,加強護士培訓,保護護士合法權益,調動護士積極性;三是推動護理高質量發展,繼續深化優質護理,創新護理服務模式,加強護理學科建設;四是補齊護理短板,加快發展老年醫療,實施老年醫療促進行動,提升基層護理服務能力,加快發展臨終關懷;第五,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 并結合發展智慧醫院和“健康”的要求,加強護理信息化建設;六是推動中醫護理發展,完善中醫護理常規、方案和技術操作規范,積極開展中醫特色的辨證施護和??谱o理,不斷提高中醫護理服務質量;七是加強護理交流與合作,深入開展與國際及港澳臺地區在護理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加大在制度政策、人才培養、護理技術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藥品監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十四五”規劃提出了這些目標。
日前,國家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期間藥品監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的建設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根據規劃,展望“十五”和2035年的遠期目標,我國將實現從醫藥大國向醫藥強國的跨越式發展,這對藥品審評審批效率和藥品安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藥品監管信息化建設還存在諸多不足。信息技術與監管業務的融合創新能力有待增強,數據驅動和知識服務能力有待提升,信息資源的整體建設和運營管理有待優化,網絡與信息安全有待進一步加強。
《規劃》提出了“大平臺”更好支撐、“大數據”更智能驅動、“大系統”更全面應用的建設目標。規劃明確,十五期末,以支撐藥品安全和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建立健全藥品智能監管技術框架:落實“簡政放權、加強監管、改善服務”改革要求,優化營商環境,實現“一張網全政務服務”;推進藥品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完善品種檔案,建立安全信用檔案,提高基于大數據的精準監管水平;
此外,完善藥品信息追溯系統,實現重點藥品品種的可追溯;推進醫療器械唯一標識在醫療、醫保、醫藥等領域的聯動應用;加強化妝品監管業務信息化應用和移動化建設的融合;推動醫藥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建立藥品監管社會共治體系,增強公眾對藥品安全的參與,讓人民群眾對藥品質量安全更滿意、更放心。(來源:人民網)
北京已推出39項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
在日前國家衛健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昂介紹,目前北京市已開展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39項,實體醫療機構注冊建檔護士7362名,可為患者提供上門服務。
李昂介紹,提供“互聯網加護理服務”的護士必須具備5年以上臨床護理經驗,具有護士以上技術職稱,并在線下實體醫療機構備案登記。目前,北京共有39家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其中健康評估與指導8家,臨床護理20家,專業護理7家,康復護理2家,臨終關懷1家,中醫護理1家。
北京市將繼續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著力構建覆蓋疾病全過程的服務體系,不斷優化資源配置,繼續增加老年服務供給,豐富服務模式,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來源:人民網)
海南將建設“一東一西”兩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近日,海南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下發《福建省三明市深化醫改經驗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各市縣認真學習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其中,海南將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分布,建設“一東一西”兩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逐步擴大藥品集中采購范圍,2022年底前采購500個以上品種。(來源:馬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