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3月20日電題:性價比房源“釣魚”客戶中介的虛假信息泛濫何時止?
新華社記者袁軍寶、邵魯文
一組照片成了多套房共用的“真實場景”,同一套房子差價幾十萬元,10套房子有一半是假的& hellip& hellip一些房地產中介通過發布虛假房源、偽造房屋交易價格等方式誘導買賣雙方上鉤。記者調查發現,房產中介發布虛假信息的現象在不少房產信息平臺存在,擾亂了房產交易市場秩序,亟待加強規范管理。
中介平臺發布虛假信息,“名字加粗”
“你能去看看你在網上貼的那個三房兩廳,總價415萬的學區房嗎?”記者問。
“對不起,這房子已經不存在了。我這里還有其他類似位置的房子。我們來看看?!狈慨a中介回答。
記者近日在山東濟南等地調查發現,房產中介發布虛假房源現象普遍。這些虛假房源往往“性價比”很高,有的偏離正常房價或租金20%以上,有的“裝修豪華”根本不存在,卻被中介明目張膽掛在房產信息發布平臺上。
“看到位置優越、精裝修、價格非常優惠的房子,基本上是看不到的。都是假的?!睗鲜忻窭铒w說。他告訴記者,最近想在濟南歷下區租房,看了多個平臺發布的信息,篩選出了一批心儀的房子,但最后都被虛假房源“套路”了?!斑@種現象普遍存在,不僅僅是一個平臺?!?/p>
“發布虛假信息不怕被查嗎?”記者問。
“沒人管,大家都這樣,大不了撤了?!币粋€房產中介隨口回答。
吸引客戶,獲取電話號碼,誘導交易是主要原因。
“為什么要發布虛假房源?”記者問。
“為了使用& lsquo良好的條件& rsquo& lsquo低價& rsquo假房源吸引客戶,獲取客戶電話和微信后,可以精準推廣位置和價格相近的房源?!币粋€中介說,業內都是這樣,他不這么做很難吸引到客戶。
記者調查了解到,在很多平臺上,房產中介不僅以自己的名義發布房源信息,有時還會冒充個人賣家,以“個人房源”的名義發布信息,誘導買賣雙方打電話咨詢?!鞍l現是假的也沒關系。重要的是得到這些人的電話號碼?!币晃恍遮w的知情人說。
不少市民表示,不敢輕易給網上的中介機構打電話咨詢,否則會經常接到各種房產中介的電話?!安粌H有二手房中介,還有賣新房的。他們甚至會問是否需要申請貸款。有時候他們一天能接到十幾個電話?!崩铒w對此非常不安。
除了吸引客戶、獲取電話號碼,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發布虛假價格信息還可以起到引導市場價格、誘導客戶盡快成交的作用。比如,在房價上漲期間,可以發布一些高于市場價的房價信息,告訴愿意成交的客戶,這個小區房價上漲很快,如果不盡快簽約,可能會錯失良機,從而刺激客戶快速決策。
房地產中介虛假房源等問題在很多地區成為房地產領域的投訴熱點。濰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近日發布的一份文件顯示,2018年,僅因房地產中介機構行為引發的信訪量就占房屋交易信訪總量的46.83%。
“虛假陷阱”何時停止?
有消費者和專家表示,近年來,房產中介發布虛假房源信息已經很難。從維護房地產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角度出發,需要進一步加大查處和打擊力度,建立制度化的監管體系,有效減少房地產中介的不規范行為,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
山東正致遠律師事務所律師隋青認為,《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房地產經紀機構和房地產經紀人不得“以隱瞞、欺詐、脅迫、賄賂等不正當手段招攬業務”,同時,部分房地產中介倒賣客戶電話,也嚴重侵害了消費者權益。
“不能讓網絡平臺成為虛假信息的集散地?!睗鲜蟹康禺a協會秘書長李剛表示,房地產信息發布平臺應加強審查義務,對發布虛假信息的中介機構和個人進行一定期限的處罰。同時,平臺未盡到對消費者的安全保障義務,給消費者造成損害的,主管部門也應當保護消費者權益,依法責令平臺承擔相應責任。
2018年下半年,北京市住建委通報58同城等網站存在發布主體認證、房源真實性核查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今年3月,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公布了18家發布虛假房源信息和其他違規行為的房地產經紀機構。近日,濟南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還對濟南聯誠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民生街分公司等3家中介機構進行了通報批評,責令其立即整改并發布虛假房源。
受訪專家認為,各地應在加大查處和打擊力度的基礎上,引導從業者加強行業自律,形成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業自查、社會參與的綜合治理體系,盡快制止中介平臺虛假信息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