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一起跑向未來的接力賽——解讀宜昌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新聞發布會在三峽日報社10樓宜昌新聞發布中心舉行?,F場解讀宜昌兩會精神,解答公眾關切。
●出版商
宜昌市人大代表、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市政府研究室黨組書記、主任李長青。
宜昌市人大代表、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郭康新。
Xiang Jun, deputy of Yicha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Party Secretary and Director of Municipal People's Social Security Bureau
Deputies of Yicha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Party Secretary and Director of Municipal Culture and Tourism Bureau, Su Haitao.
覃揚波 宜昌市政協委員、市商務局局長
唐云偉 宜昌市政協委員、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鄭 斌 宜昌市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主持人陳珊珊 宜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跑好接力賽 一起向未來—解讀宜昌市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
宜昌市人大代表,《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市政府研究室黨組書記、主任 李昌清
剛剛閉幕的市七屆人大一次會議
審議通過了《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通篇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充分體現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市第七次黨代會、市委七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戰略安排和工作要求,總結成績實事求是、確定目標催人奮進、部署工作措施有力,是市第七次黨代會報告的“落實篇”,是做好2022年和未來五年政府工作的“軍令狀”“任務書”“施工圖”。
《報告》分為“過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回顧、今后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2022年工作重點、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有為政府”四個部分,語言精準、簡潔、樸實、干練,受到“兩會”代表委員的高度認同和廣泛贊譽。
“八個新”
簡要解讀《報告》主要內容
一、奮斗新時代,書寫新精彩
《報告》第一部分采用“5+1”形式,深度展示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抓發展的顯著成就?!?”,就是全面總結上屆政府履職五年的工作“1”,就是精煉歸納2021年的工作成績
這樣謀篇布局,主要因為這是個換屆《報告》,同時考慮了去年全市重回發展“主賽道”、精彩開局“十四五”的殊為不易。
《報告》開篇用:“極不平凡、極不容易、極為難忘”對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進行定性,從全局高度標注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宜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載入史冊的重大事件,充滿鮮明時代感,富有厚重歷史感。緊接著《報告》用“五個明顯”,提綱挈領展現了過去五年奮斗成就,即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動能轉換明顯加快、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民生福祉明顯增進、治理能力明顯增強。這“五個明顯”主要用數據說話,高度凝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標志性成就、趨勢性變化和獲得的全國性稱號、開創性榮譽,激起了大家強烈的思想和情感共鳴。
The results reflect the initial number and witness the hard work.
With the main line of "keeping in mind the entrustment and making progress with gratitude", the Report reviewed the main work in the past five years from five aspects:
Turn crisis into opportunity,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promote stable and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ong men break their wrists, treat both the symptoms and the root causes,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Reform and innovation, opening wider to the outside world, serving and integrating into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努力工作,共建共享,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效率,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一年來,宜昌成功引進投資320億元的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邦普項目,主要指標增速強勢重回全省第一方陣,極大激發了全市上下跨越爭先的澎湃熱情。
報告圍繞大戰略、大項目、大事件、大民生,從“四個方面”總結提煉了過去一年的創新舉措和突破成果,即重大戰略加速落地、引大引強空前突破、南翼協同突破起步、惠民工作扎實推進。
“六城五中心”、沖刺5000億、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項目、“怡景金根”城市群、人才新政、筑堡工程、“我為群眾辦實事”等關鍵詞,凝聚著宜昌發展的萬千氣象,記錄著“精彩全年”的2021。
正如參加審議報告的代表所說,
走過風風雨雨,跨過溝坎坎
收獲成功的喜悅,我們更懂得。
勝利沒有捷徑,只有奮斗之旅。
付偉攝
第二,錨定新目標,夢想新征程
歷史的畫卷是在錘煉中鋪開的;時代的章華是在不斷的斗爭中寫成的。未來五年是宜昌強市興市、跨越能級、再創輝煌的關鍵五年。
報告第二部分根據第七次黨代會精神,提出了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目標和實現路徑,主要表述和提法與第七次黨代會報告一致。
★總體要求方面
報告強調,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求真務實,走在前列,當好引擎,爭做表率,打造高質量發展、高效率治理、高質量生活、高質量人文、高價值生態的現代化“宜昌范式”。
★關于奮斗目標
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六城”(即世界旅游名城、清潔能源之都、長江咽喉樞紐、精細磷化中心、三峽生態屏障、文明樣板城市)建設,全面提升“五個中心”(即區域科技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消費中心、活力中心)功能。到2026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8000億元。
★在實施路徑上
根據市委提出的六大戰略要點,報告強調要全力推進“五高五移”工作。
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明確將建成4個經濟總量超800億元的縣市、2個經濟總量超500億元的縣市,培育壯大6個千億級產業、4個500億級產業、4個千億級園區、15個百億級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1萬億元、現代服務業增加值超過4000億元、農業產業鏈綜合產值超過2500億元。
二是推動高品質生活,實現更好的提升。高起點建設東部未來城、高鐵生態城、“兩島一灣區”、城市中央公園,打造市區“十”高鐵網、“十線三環”高速公路網、“五縱七橫”干線路網、“三環十二射”快速路交通大動脈。
三是推動優質人文展現更大魅力。打造全省首個全國文明城市群,爭創全國文明模范城市,形成更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
四是推動高價值生態釋放更多紅利。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筑牢三峽生態屏障。
五是推動高效治理取得新突破。加快打造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深挖“城市大腦”筑牢城堡,打造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法治宜昌、平安宜昌。這些舉措力求將市第七次黨代會勾勒出的美好藍圖投射、羅列、具體化,讓人無限期待。
第三,適應新形勢,取得新成績
“穩”是前提和基礎,不穩很難進步。
“上進”是目的和方向,上進更穩。
根據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七屆二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報告第三部分提出了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重點任務。
綜合考慮所有因素,報告將今年主要經濟指標的預期增長率定在兩位數以上。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安排,是因為宜昌未來五年要爭做“全國百強城市前50名”和“中部非省會城市的領頭羊”。沒有快速的發展速度,質量的穩步提升,數量的合理增長,宜昌有基礎、有條件、有支撐實現這些預期目標。
圍繞實現今年目標,報告強調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入實施“1+5”行動,全力以赴“壯大產業、優化功能、強健筋骨”,以更加全面的穩定和更高的質量取得進展,攻堅克難、繼續精彩,重點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總結起來就是“八個堅持八個努力”:
一是堅持項目為王,全力擴大有效投資。
第二,堅持強鏈補鏈,全力做強現代產業。
第三,堅持主城區導向,全力提升城市能級。
第四,堅持創新驅動,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Fifth, insist on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e and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and make every effort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Sixth, persist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make every effort to optimize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Seventh, insist on reducing pollution and carbon, and make every effort to accelerate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Eighth, persist in benefiting the people and the people and make every effort to strengthen social construction.
這“八個堅持、八個全力”,廣泛用數字量化、用項目支撐,是我們“干好每一天,喜迎二十大”的關鍵舉措、具體行動。實際工作中,我們需要盡最大努力、挖最大潛力、爭最好效果。
四、擔當新使命,奮力開新局
新一屆政府受任于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奉命于全面落實市第七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接過發展接力棒、走上新的“趕考路”,如何才能擔當新使命、當好答卷人?
《報告》第四部分圍繞“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有為政府”,從“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出發,強調要做到“四個過硬”,即政治過硬,信念堅定;責任過硬,敢于擔當;能力過硬,善作善成;作風過硬,清廉為民。
這四個方面,充分表明了新一屆政府旗幟鮮明講政治的堅定立場,充分彰顯了新一屆政府勤政為民的價值追求,充分展現了新一屆政府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精神風貌。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新的一年,我們堅信,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只要全市上下只爭朝夕、埋頭苦干,就一定能夠以虎虎生威的雄風,在強產興城、能級跨越的征程上破浪前行,以優異成績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烏托邦形象
你還關心什么問題?看三峽電視臺記者的現場回答。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要以更全面的“穩”和更高質量的“進”求進。作為投資主管部門,NDRC如何充分發揮投資在穩增長中的關鍵作用?
宜昌市人大代表、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郭康新
答:投資是穩增長的“錨針”,是促發展的“騎馬軸”。隨著項目的不斷流動,開發將會繼續。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堅持發展為綱、項目為王,以優質項目支撐高質量發展。
首先是推動投資的大突破。抓住加快國家項目審批、優化“雙碳”調控、強化穩增長政策的窗口期,精準包裝項目,“十四五”期間已規劃項目2673個,總投資12699億元。預計今年投資3000多億元,完全可以支撐15%的投資增長,預計增長20%。緊盯中央預算內投資動向和要求,精心謀劃項目,爭取政策,確保政策落實、資金到位、項目落地。爭取國家綜合大數據中心計算節點盡快獲批,確保長陽、遠安、五峰抽水蓄能項目盡早開工。
二是推動項目提速。堅持“一個月簽約、兩個月開工、一個季度培訓”,加強分類調度,將10億元以上項目納入在線監控;50億元以上項目實行“總部+主動索賠”的服務機制,從開工到投產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黨之松高速公路、三寧化工酰胺尼龍新材料、興發集團電池關鍵材料、浙江向?;ぴ?、山東??齐娊赓|溶劑等17個超百億元重大項目和13個超50億元重大項目早日開工, 加大投資,快速建設。力爭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700個,建設億元以上項目500個,努力形成更多的投資和實物量。精心策劃第一季度的“開門紅”。明天將舉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大活動,2月份將舉行“良好開局”活動,確保一季度新開工超億元項目248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
三是爭取服務有大的提升。認真落實省營商環境建設5.0清單,深入推進“高效辦一件事”,做到“行政審批極順暢”、“便民服務極簡單”、“政策執行極快捷”、“要素保障優”,與政府一起更有效地推動市場。創新重大項目服務模式,進一步深化“標準地”、“一業一證”、告知承諾制、超時違約、智能審批等改革。,為項目建設提供閉環服務,推動重點項目一簽就拿地。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企業債券申報力度,用好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等新型融資工具 以基礎設施和專項企業債券用于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解決項目建設的融資問題。加快宜都、姚家港化工園區配套建設,加快雙聯、鴉鵲嶺園區規劃建設進度,變“項目入園”為“園區等項目”,打造首都“洼地”和產業高地。
湖北日報記者
去年“1+4人才新政”的發布,為我市招才引智、吸引人才注入了強大動力。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青年就業工作,力爭引進大學生等人才4萬人。宜昌將采取哪些措施來實現這一目標?
宜昌市人大代表、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向君
答:就業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事關民生和發展全局。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人社部門把穩定就業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統籌兼顧,精準發力。隨著經濟快速復蘇,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遠好于預期。全年新增就業136.8%,比上年增長27%。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比上年下降0.67個百分點,比全省低0.19個百分點。大學生就業創業完成省定目標的122%, 比上年增長4.4%。離校未就業大學生在宜昌實現100%就業。
今年,我們將堅持吸引4萬名人才的目標,努力工作,努力為強產富民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首先是深入挖掘崗位需求。首先是加強產業吸納。圍繞綠色化工、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清潔能源等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密切關注我國企業、國企、民企、新開工重點項目和三峽實驗室等科研平臺的人才需求,充分挖掘以企業為主體的大學生等人才就業崗位,實行動態采集,及時發布。二是加強政策吸納。支持高??蒲性核嫦蚋咝.厴I生設立科研助理崗位,支持事業單位設立“創新崗位”和“人才單列崗位”,充分挖掘機關事業單位就業崗位, 并擴大“三支一扶”規模,開發社區工作者等基層就業崗位。三是加強新經濟和靈活就業的吸納。加強新業態從業人員勞動權益保護,圍繞數字經濟、平臺經濟、新業態發展,開展新型職業技能培訓,充分釋放靈活就業活力。
二是優化人才引進方式。首先是“走出去”。抓住“春招”“秋招”的黃金窗口期,組織開展“千企千?!钡认盗腥瞬盼顒?,開展集中巡回校招、團體推介、區域特色招聘等,最大限度對接供需。其次是“請進”。組織開展“百名醫生宜昌行”、“萬名學生宜昌行”等活動。組織大學生開展夏令營、冬令營、假期實習實踐等活動,增強對宜昌的認知和認同。三是“常態化”。統籌線上線下、政府公共服務和運營服務,以組織各類專項活動為抓手,全年提供“非封閉式”人才招聘服務。
三是打造人才引進載體。一是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在省內外高校建立50個“人才工作聯絡站”,建立200個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推廣聯合培養、職場訓練營、假期實習實踐等校企合作模式。二是搭建創新創業孵化平臺。支持各類主體新建、改建、運營專業化孵化器、眾創空間、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等。,重點完善配套共享設施設備,組建區域孵化聯盟。同時,大力支持返鄉創業示范園建設,加快打造社區雙創場景, 并在家門口構建零延遲響應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三是搭建高層次人才引進平臺。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加強博士后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建立和運營創新人才學院,為高層次人才“筑巢”,為科技創新“引鳳”。
四是強化服務保障。一是加強政策支持。全面落實實習補貼、生活補貼、社保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職稱直報、大學生最低工資制度等一系列“大學生專屬政策”。二是加強平臺支撐。優化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功能,完善“適宜人才代碼(卡)”快速服務系統,建立人才數據采集和統計分析系統。同時,搭建就業與用工一體化服務平臺,建立勞動力資源和企業用工需求兩大數據庫,提供就業指導、信息發布、政策解讀、直播、掛職等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 從而實現人崗智能匹配。三是加強調度考核。向各縣、市、直轄市重點行業主管部門下達人才引進目標任務,建立“月度研判、季度調度、半年度通報、年度總結”的推進機制,將人才引進目標完成情況納入考核內容,加強對人才引進結果的監督考核,對完成好的縣、直轄市給予表彰獎勵。
最后,借此機會,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對宜昌人才新政的積極介紹!正是由于政策引進和崗位提升的共同努力,“1+4人才新政”發布兩個月以來,全市各類人才招聘活動達成就業意向8000余個,比往年增長50%以上。
荊楚網記者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進建設世界旅游名城五年行動,努力構建“全方位旅游、全時段旅游”的大旅游格局。文化旅游部門五年行動的思路、目標和主要措施是什么?
宜昌市人大代表、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蘇海濤。
答:《建設世界旅游名城五年行動計劃》是落實市委市政府“六城五中心”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宜昌未來五年旅游工作的重要抓手。
我們的主要思路是對標世界級旅游城市,著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不斷增加新供給、新場景、新體驗,推動宜昌旅游從中轉向目的地轉變,從資源型向創新驅動轉變
我們的主要目標是通過五年的努力,初步把宜昌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山水旅游、水電旅游、文化旅游、體育旅游城市,把宜昌建設成為高品質、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我們將注重產品供應、城市服務、便捷交通和品牌營銷,推動建設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一是打造世界知名的旅游產品。推進三峽大壩、三峽人家等景區升級改造,不斷提升“兩壩一峽”地區核心競爭力,使之成為世界級旅游景區群和世界級旅游度假區。啟動實景演出、主題公園等體驗式、沉浸式旅游業態的規劃建設。創意開發夜游產品提升長江夜游品質。加快三峽茶旅小鎮、環百里黃等休閑項目建設,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品質和宜昌特色的休閑度假聚集區。
二是建設國際水準的美麗城市。推進“兩島一灣區”整體發展,將平湖半島打造成為國際高端商務灣區,將西壩打造成為年輕人向往的潮汐度假勝地。培育一批高質量的文化旅游消費聚集區。規劃建設大劇院、美術館等重大基礎設施,高水平建設屈原文化園。引進國際知名度假酒店,提升宜昌住宿產品品質。
三是完善連接全球的便捷交通。加快完成三峽機場二期改擴建,開通更多國際航線和直飛國內重點旅游城市的航班。規劃建設區域鐵路,開發三峽旅游軌道。依托宜昌北站、三峽機場、郵輪中心,建設一批新型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實現水、空、鐵、公交無縫銜接。
第四,創新吸引全球品牌營銷。用好長江三峽、屈原昭君等世界級旅游IP,以及三峽工程、中華鱘、長江江豚等獨特資源,精準策劃城市旅游形象營銷。充分發揮世界級資源、世界級賽事、世界級產品的爆發力,利用微信、微博、短視頻等新媒體,潛移默化地實施熱點營銷。選擇奧運冠軍、文化名人、網絡名人大V作為宜昌旅游推廣大使,利用國際平臺、國際會議和外事活動,以國際視野向國內外游客宣傳宜昌。
三峽商報記者
宜昌正在加快建設區域性消費中心,消費市場繁榮活躍?!墩ぷ鲌蟾妗诽岢黾涌旆諛I增量升級、實施區域性消費中心建設三年行動,對我市消費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商務部下一步將采取哪些措施和安排?
秦,宜昌市委員、市商務局局長
答:消費是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也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對經濟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宜昌市政府高度重視消費發展,在“六城五中心”戰略布局中明確提出打造區域性消費中心。
2021年,在市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特別是市委六屆十五次全會召開后,方向明確,目標堅定,壓力大,精力足。消費市場規模逐漸擴大。我們制定了《宜昌加快建設區域性消費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已經市委常委會討論通過,正在加快推進。市政府應邀出臺“七項措施”促進消費增長,推動汽車、餐飲、零售等重點領域的消費增長。預計2021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超過1740億元,同比增長25%, 比計劃目標高出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貿易企業已達1809家。消費創新升級逐步加快。加快發展夜經濟新業態,不夜城西壩島投入運營,“伍家崗夜宴”形成夜經濟品牌。會展經濟碩果累累,舉辦各類展會近百場,累計成交額超過25億元。組織產銷對接和農商互聯活動,銷售農產品33億元。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加快。預計全年公共網絡零售額48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消費的惠民作用逐步增強。秭歸五峰, 枝江、遠安獲批國家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創建36個淘寶特色鄉鎮,數量全省第一。建成村級電子商務站點1330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和“快遞進村”實現全覆蓋。新建和改造城區標準化農貿市場66個。
宜昌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區域消費中心建設三年行動,我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推進:
一是消費質量進一步提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實施加快區域消費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打造線上線下互動、商旅文化協同創新的消費體系。推動出臺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開展一系列促進消費增長的宣傳活動。借助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和第二屆中國國際商品消費博覽會,積極擴大進口消費。加強產銷對接,深化農商互聯互通,舉辦全省農商互聯互通大會和產銷對接活動。
二是消費業態更加豐富。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會展經濟、首店經濟、網絡名人經濟,增加新消費供給、新場景、新體驗。推進西壩不眠島升級改造,建設夜間經濟示范區。全年舉辦網上春茶節、汽車消費展等展會100場。大力引進知名品牌和國際知名高端酒店。在網絡名人中進行“2022宜昌鄭錚紅”直播。號稱宜昌“美食之都”的品牌,在屈原故里高規格舉辦端午節。
三是完善消費功能。推動核心商圈和特色商圈商業業態升級,有機連接夷陵廣場、古今南門、爾瑪依娜路歷史文化街區、屈原文化園、西壩不夜島等文化地標、景區和商業中心,從而打造城市的核心消費圈。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提升便民服務質量。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推進縣市標準化農貿市場建設,進一步激發農村消費潛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推進吾悅廣場、宜都萬達、興山愛琴海、宜昌電商物流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
四是優化消費環境。統籌發展和安全,做好業務領域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守住發展底線。充分利用各種扶持政策,加大商業企業幫助和培育市場主體的力度。倡導綠色消費模式,推進商業領域塑料污染治理,積極創建國家綠色商場。深化商業信用體系建設,繼續開展信用管理示范店建設。加快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讓消費者更有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市兩會安排部署,全力打造創新商務、開放商務、活力商務、民生商務,加快建設區域性消費中心,為"強產興城、能級跨越"扛起商務擔當,作出商務貢獻。
湖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堅持重農固本,全力推進鄉村振興"。請問交通運輸部門過去五年在助推鄉村振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2022年將圍繞"四好農村路"建設采取哪些措施?
宜昌市政協委員、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唐云偉
答:鄉村振興,交通先行。五年來,市交通運輸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好農村路”批示指示精神,在農村公路建設上持續發力,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在管理上不斷創新,在安全上注重實效。全市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1個,省級示范縣2個,省級示范鄉鎮16個,位居全省前列。主要做法是:
The first is to weave the rural road network.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city's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s have fully implemented the rural road access and unobstructed project, and won a total of 6.6 billion yuan of state grant fund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four good rural roads", newly rebuilding 9,286 kilometers of rural roads, and the mileage of rural roads in the city reached 33,000 kilometers, ranking first in the province. The county and county will be connected to the national highway, the township will be connected to the provincial highway, the village will be connected to the bus, and more than 20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will be connected to the hardening road. The access rate of "express delivery into the village" is 100%.
二是提高維修質量和效率。深入推進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管養理念由優到優,管養質量和效益得到有效激發。結合宜昌實際,編制了《四好農村公路建設養護標準手冊》,用于指導農村公路養護。創新推出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紅黑榜”,接受群眾監督。探索農村公路災害保險試點,為農村災后重建保駕護航。
第三是擴大顏路經濟。按照道路美、景區美、車站美、服務美、文化美“五美”要求,匠心打造“美麗宜路”品牌,建設“美麗宜路”2100公里,串聯宜昌風光,詮釋宜昌之美,點燃宜昌征程?!懊酪寺贰背蔀猷l村振興的活力地帶。
四是保障出行安全。實施平安公路工程,全面推進農村公路危橋改造、安保工程、隱患治理。完成農村公路安保工程13909公里,實現了客運班車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全覆蓋。城市“兩客一?!焙娃r村客運車輛實現4G動態視頻監控。全市現有農村公路危橋176座全面改造,已建成125座。農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2022年,宜昌交通將從更高層面貫徹落實市七次黨代會、七屆人大會議精神,把“建設好、養護好、保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作為重視農業、夯實基礎、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新改建農村公路1000公里,全面完成農村公路危橋改造任務。建立權責明確、齊抓共管、運轉高效的農村公路管理體制。推進維修監管規范化,落實“一月一檢、季度公示、半年抽檢”監管機制,繼續開展維修紅黑榜公示曝光行動,進一步提升維修水平。努力創建省級“四好農村公路” demonstration county and four demonstration towns, and strive to create a national "four good rural roads" demonstration city. On the basis of maintaining the "bus service for every village", we will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transport in the whole region and provide economical and convenient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for rural people.
三峽日報記者
“十三五”宜昌市長江大保護工作連續三年考核全省排名第一,實現了“三連冠”,請問下一步還會有哪些工作安排?
宜昌市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鄭斌
答:十三五以來,宜昌市深入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精神,始終牢記習總書記考察長江、視察湖北的殷殷囑托,強力推動134家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宜昌破解“化工圍江”的典型經驗做法被國務院通報表彰,并在沿江11個省市推廣。復綠長江岸線97.6公里、支流岸線196公里,取締碼頭216個,減少港口岸線42公里。長江干線11處污染物接收轉運碼頭先后建成投入使用,長江首座智能化洗艙站建成投入試運行。為保護“水中大熊貓”中華鱘,增加4億元投資實現了至喜長江大橋、伍家崗長江大橋一跨過江。2021年4月,拆除了運行63年的中石化王家河油庫碼頭,將原址改建成長江江豚觀測環保教育基地,成為市民新晉網紅打卡地。2021年,宜昌市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考核工作再次被評為全省“優秀”,實現了考核“三連冠”,省政府連續3年在宜昌召開現場會。
“十五”期間,我們將繼續肩負起保護長江的政治責任,打好高水平保護和修復長江的攻堅戰,進一步筑牢三峽生態屏障,確保長江干流宜昌段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保護長江不東流。繼續開展系列攻堅升級行動,努力打造長江大保護宜昌升級版;
一是將沿江化工企業從通關走向綠色管理。到2025年底,全面完成化工企業綠色轉型任務,加快化工綠色制造體系建設,著力培育壯大現代化工產業集群,推動全市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二是開展入河排污口追溯整治。經過2-3年的努力,長江清江1973個入河排污口改造基本完成。到2025年,逐步形成權責明確、監管到位、管理規范的排污口長效管理機制。
三是開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改善黑臭水體質量。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生活排污口、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和黑臭水體;全縣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城市污水資源利用率達到25%以上。
四是開展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攻堅提質行動。2022年,宜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將建成。到2023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燒(含水泥窯協同處理)占比不低于70%,建成區垃圾分類覆蓋率100%。
五是開展提升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行動。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率和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50%;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規?;B殖場糞便處理設施設備配套率達到95%;確保實現“十年禁漁”目標。
六是開展港口船舶污染防治攻堅行動。鞏固提升我港船舶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到今年底形成布局合理、銜接順暢、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港口船舶污染控制體系,服務和支撐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七是開展國土綠化和濕地保護修復。全面推進國土綠化,以提高森林質量為重點,加強濕地生態保護和修復,力爭五年完成造林綠化0.64萬畝,提高森林質量20.97萬畝,完成濕地生態修復1萬畝。
八是開展提高水資源保障行動。到2025年,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23.26億立方米以內,用水效率達到全市“十四五”目標,重點河流主要控制斷面生態基流保證率達到90%以上。
九是開展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攻堅升級行動。完成我市長江干支流178.26公頃廢棄露天礦恢復任務。經過三年努力,初步建成“安全和諧健康清潔美麗”的長江流域生態系統,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促進綠色發展。
來源:宜昌發布記者:翟婷婷通訊員:杜玉婷攝影:付貝貝
編輯蕭郎編輯龍一舟
轉載須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