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人力資源市場活動,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起草了《安徽省人力資源市場條例(征求意見稿)》,近日開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20年12月4日。禁止在戶籍、地域、身份等方面限制人力資源流動。征求意見稿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引導和促進人力資源在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之間以及不同地區之間合理有序流動,消除人力資源流動的體制性障礙,為人力資源跨地區流動提供便利條件, 行業和系統。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違反國家規定,在戶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設置限制人力資源流動的條件??h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和實施政策,鼓勵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單位流動。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應提供9種免費服務。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應當免費提供的服務包括:人力資源供求信息發布、市場工資指導價、職業培訓等。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和創業指導;就業、創業和人才政策方面的法律咨詢;公共就業服務特別活動;對就業困難人員實施就業援助;辦理就業登記、失業登記等事務; 辦理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畢業生的接收手續;流動人員的人事檔案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服務項目。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不得拒絕接收符合存儲政策的流動人員人事檔案,應當保證接收檔案的真實、準確、完整、規范,不得加載和出具虛假證明材料。從事職業中介活動的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必須申請行政許可。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從事職業中介活動的,應當向縣(市、區)申請行政許可 依法在所在地或者設區的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注冊,并取得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未經許可,不得從事專業中介活動。在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注冊的,應當向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申請行政許可。申請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的要求包括:明確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有人力資源服務所需的固定場所和相應設施,面積不少于30平方米;有3名以上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和相應專業能力的專職工作人員;企業創辦人信譽良好,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取得企業營業執照; 通過互聯網開展專業中介活動,應當遵守國家和本省有關網絡安全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的規定。政府可以購買服務,支持發展公益性人力資源服務和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從事:人力資源供求信息的收集、發布和咨詢;就業和創業指導;人力資源管理咨詢;人力資源評估;人力資源培訓;承接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等業務,應當向縣(市、區)備案 注冊地或者設區的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自開展業務之日起15日內??h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展公益性人力資源服務。提供免費職業介紹、就業實習等公益性人力資源服務的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可以按照規定申請相關財政補貼。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性別、籍貫等歧視性內容。個人求職時,應當如實提供個人基本信息、有效身份證明以及與求職相關的知識、技能、工作經歷等有效證明。招聘信息等單位的基本信息、 招聘人數、崗位、工作內容、資格條件、就業類型、勞動報酬、福利待遇、社會保險、聯系方式等。用人單位發布或者向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的信息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含有民族、種族、性別、籍貫、宗教信仰等歧視性內容。用人單位通過人力資源市場招聘人員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應當對求職者提供的個人身份基本信息進行核實。招聘過程中不得扣押個人證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不得接受用人單位委托招聘人員或者提供其他人力資源服務,不得采取欺詐、暴力、脅迫等不正當手段;以招聘為名謀取不正當利益; 介紹單位或者個人從事違法活動的;扣押個人身份證和其他證件,要求提供擔?;蛞云渌x收取財物。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應當建立健全信息發布審核和投訴處理機制,確保發布的信息真實、合法、有效。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業務活動中收集用人單位和個人信息時,不得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其知悉的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舉辦現場招聘會時,應當制定相應的組織實施措施、應急預案和安保工作方案,核實參加招聘會的招聘單位和招聘簡章的真實性、合法性,在舉辦7日前向社會發布信息, 并管理招聘活動。征求意見稿還明確了用人單位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包括:扣押求職者的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證件,以擔?;蛘咂渌x向求職者收取押金、保證金、風險基金等財物的,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予以處罰。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招用的其他人員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處罰。招用無合法身份證件人員的,由縣(市、區) 或者設區的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并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已知求職者個人信息的,依照個人信息保護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以招聘人員名義謀取不正當利益或者從事其他違法活動的,由縣(市、區)或者設區的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并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發布虛假招聘信息將處以10000-50的罰款,000元。用人單位或者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布的招聘信息不真實、不合法,或者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未依法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務的,由縣(市、區)或者設區的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拒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如果對他人造成傷害, 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違反其他法律法規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法處罰。發布虛假招聘廣告的用人單位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由市場監督管理主管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報告/反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