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一直有“東方威尼斯”的美譽。
蘇州在古代被稱為“澤國”,因為它依水而建,因水而美,因水而興。蘇州離不開那些河流。有了那些潺潺的河流,就會有那些青瓦老人,小橋流水,劃船釣魚。
那么問題來了,蘇州市區有多少條河流是由水構成的?
驚呆了吧。別急,小宇今天就給大家仔細介紹一下。
蘇州作為全國水利普查試點城市,兩年前開展了水利普查,內容包括河湖基本情況、水利工程基本情況、經濟社會用水情況、河湖保護情況、水土保持情況、水利行業能力建設等。
根據普查結果,蘇州有21084條河流。用水網密布來形容蘇州一點都不為過。這是一座由水組成的城市。
此外,蘇州50畝以上湖泊384個,總面積2171.9平方公里。其中常年水面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8個,分別是太湖、陽澄湖、淀山湖、胡成湖、昆承湖、筼筜湖、北麻陽湖、獨墅湖。
接下來,我們將重點介紹蘇州古城現有的河流。
蘇州古城現有河流總長34.72公里,包括“三直三橫”骨干河流和長門支流、平江水系、南苑水系等內江支流。
三支河
1第一條直河:石雪河第一條直河,也就是光棍河。南起外城河,經盤門水官橋、盤門水水城門、廟橋、梅家橋、韓暉橋、百花橋、水廠橋、清波橋、淶源橋、慶忌橋、葛汛橋、成毅橋、杜梓橋、升平橋、西城橋、黃麗芳橋、敦化橋、平安橋。
南起贛江,途經顧家橋、大浪橋、青龍橋、羅瓜橋、避風坊橋、醋坊橋、徐桂子橋、吊橋、邕江橋、中山橋、西華橋、白塔子橋、四院東門橋(市立醫院東區東門)、山埂橋、人江橋等。
南起封門石泉河,途經王門橋、中心橋、王興橋、壽星橋、吳王橋、館陶圩橋、醒獅橋、喬媛、寺坡橋、壽安橋、冰淇淋橋、慶忌橋(勝利橋)、青石橋(蘇維埃橋)、中安橋(大新橋)、同里橋等等。
三橫河
第一橫河:桃花塢河和東北街河。西起長門內城河,經板橋、寶成橋、桃花橋、新山橋、桃塢橋、日暉橋、松亭橋、香花橋、張公橋、天后宮橋、古牧橋、未名橋(與工行平江支行大門相連)、林頓橋、花園橋、周統橋、拙政園橋、華陽橋等。
西起石雪河,經馬坡橋、太平橋、瑞橋、石河橋、樂橋、成渝橋、堰橋、漕橋、馬津橋、浮橋、白仙橋(又稱白仙橋)、喬榛橋、升龍橋、七軍子橋、顧婷橋、開泰橋(接蘇州大學北門)北至石雪河與贛江交匯處60米,西至新開河通往外城河第二條橫河上有18座橋。
西起石雪河,經孫老橋、樂村橋、共和橋、吉利橋、富民橋、元元橋、志成橋、金獅橋、馬殷橋、倉橋、地慈聯橋、富民橋、吳橋、金石橋、船廠橋、林楠橋、帶城橋、南石橋、星灶橋、無涯橋等
分支河道
1個Gemen支流長門內城河:西起外城河,經北碼頭橋、尚義新橋,轉向南,經尚義橋、溧水官橋至鐘石河。倉橋浜:北起桃花塢河,南至鐘石河。
平門河:自河南省平門外城,北至鐘石河。
鐘石河:西起長門外城河,東至平門河。
北苑河:又名楚生河。北起外城河,南至東北街河。
麒麟河:西起平何江奚家橋,經許李煜橋,東至婁門內城河。
湖湘泗河:西起平何江唐家橋,北經鐘家橋、明凱橋,東至東源涵洞。
六枝河:西起平何江朱馬角橋,經李馨巧橋、南開明橋,東至婁門外城河。
新橋河:西起平江河,東折再北至六枝河。
吊橋河:西起頓河上的平話橋,東至平何江。
婁門內城河:北起婁門東北街河,南至麒麟河。東源涵洞:在東源。(1982年發掘),連接相思河和六枝河。
盤門內城河:西起石雪河,沿途與朱暉河、薛佳河、加繆河相連,東至汾門外城河。
朱暉河:南起盤門內城河,北至大運橋楊王廟河。
薛家河:南起盤門內城河,北至南苑河。
苗家河:南起盤門內城河,北至南苑河。
楊王廟河:西起大云橋(五雀橋路)朱暉河,東至戴城橋路南苑河。
南苑河:東起封門外城河,西至銀杏橋。
封門內城河:南起南苑河,北至封門城橋石泉河。
滄浪亭河:滄浪亭前,東至大運橋朱水河,后至楊王廟河。
東源內城河:東源內城。
方川河:在東園,它從東園的內城河開始,然后向西轉,然后向南轉,仍然與東園的內城河相連。
盤門放流池:盤門三景內,南起盤門內城河,北轉石雪河。
蘇大內城河:蘇州大學南通石泉河。
水做的蘇州,兩千多年前就開始了,延續至今,永遠流淌。關于蘇州河的故事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最后公布一個數據,蘇州每年生產生活用水量約85億立方米。
85億立方米是什么概念?
嗯,如果在年平均水位3米的情況下,太湖的體積是48.7億立方米,那么85億立方米就是1.75個太湖!
如果金雞湖的容積是1300萬立方米,那就意味著我們一年要用掉654個金雞湖的水。
小宇在這里提醒大家,水鄉雖美,但我們都需要積極參與保護水質,節約用水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