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行業提升智能制造和產業升級水平-
就業減少了,產值增加了。
大英縣天驕紡織生產車間外,隨時可以看到貨車在裝貨。今年第一季度,天驕紡織產品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更難得的是,公司現在的訂單都是一個月以后下的,而且都是現金,先交錢,甚至錢都沒貨。
根據2017年遂寧市紡織服裝產業工作推進計劃,我市紡織企業將更新裝備,優化產品結構,強化智能制造,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向品牌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全面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力,逐步把我市建設成為西部一流的特色紡織服裝基地。截至2017年底,全市紡織服裝行業總產值和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168億元和155億元(年均增長7.3%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實現利潤分別達到42.3億元和6.5億元(年均增長8%以上)。
更新設備改造技術,促進產業整體升級
“2012年,我們投資1400多萬元購買了6臺意大利自動絡筒機,大大減少了人工,生產出了打結紗。我們還增加了三臺氣流紡紗機,原來的下腳料可以通過氣流紡紗機回收,變成高質量的粗紗。2014年,我們對梳棉機進行了改造。同樣的產能原來需要36臺機器,現在只需要16臺。單位時間內產值翻了一番,而員工卻減少了一半。去年和今年,我們改造了空調系統,節能15-20%?!碧祢溂徔椫鞴苌a的副總顧啟標是一位從業20多年的紡織老工人。說到技術改造,有幾個寶貝。今年,天驕紡織的技術改造已基本完成。
天驕紡織一季度業績顯著。供不應求,現金有貨,錢先付,甚至錢缺貨。不得不說,好的業績得益于技術改造。
金華紡織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雖然面臨搬遷改造的壓力,但還是創造了110%銷量的“開門紅”。
“根據規劃,我們將投資4000萬元建設西部創維產業紡織園,引進國內外先進紡織設備,促進金華升級轉型?!痹谖鞑康膭摼S產業紡織園區,錦華生產部經理王士友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經購買并安裝了部分設備。例如,所有的清梳聯都換成了新的?!扒迨崧撌羌徏喌牡谝坏拦ば?,也是紡紗的心臟,直接決定紡紗的質量。更換后生產率提高了30%,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人力只需要原來的五分之一。以前需要五個人,現在只需要一個人?!痹俦热?,操作方法也進行了優化。在紡絲車間安裝吹吸裝置后, 以前一個人至少要兩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半個小時就能完成。此外,還投資300多萬元購買了Stauble的漿紗機和整經機,更新了一批零部件,提高了產能。
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競爭力
除了技術改造,我市紡織企業也在努力優化產品結構。
王士友說,2014年之前,金華的口號一直是做大做強。2014年重組后,口號變成了小而精。近兩年,金華壓縮產業規模,淘汰落后產能,將過去20萬錠的生產規模壓縮到今年的8萬錠。產品結構也從原來的“五花八門”轉變為以CVC產品系列棉、化纖棉混紡產品等為主。
優化產品結構帶來了明顯的效果。今年一季度,金華紡織的銷售率高達110%。除了現有的全部生產,還消化了10%左右的庫存。
“今年第一季度,我們的產值只有3000萬元,比去年同期的4000萬元有所增長?!笔ミ_源化纖副總經理王文麗表示,下降趨勢始于2012年,尤其是2013年。對于盛大元來說,產品結構的調整勢在必行。因此,從去年開始,盛達元化纖開始增加新的產品類別,開發黑色化纖產品。
王文麗說,對于沿海地區來說,使用有色化纖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但對于四川的紡織廠來說,有色化纖還不普遍,但這是未來的趨勢。圣達源化纖將繼續優化產業結構。
盡管天驕紡織的銷售業績不錯,但顧啟標仍然對行業的發展憂心忡忡。為了提高差異化產品的競爭力,天驕紡織還準備開發附加值更高的產品,比如包芯棉的開發。
加強智能制造企業的效率。
“我們的年產值超過1億元。業績最好的時候年產值1.5億,而我們廠只有90多名員工,不到100人?!蓖跷柠愓f,之所以員工少,人工成本低,在于使用了智能設備和技術。
記者在元化纖廠看到,原料清洗、烘干、纖維生成、包裝基本上是自動完成的,每道工序只需要1-2名工人對機器進行監控?!跋乱徊?,我們還將提高智能水平。降低人力成本?!蓖跷柠惛嬖V記者。
據經信委項目部副科長石旭東介紹,實施創新驅動,推動企業技術、管理、生產、商業模式創新,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是我市紡織產業發展的戰略要求。下一步,我市還將在所有紡織企業推進智能制造,優化技術裝備,使高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全面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和品種質量。
(全媒體記者蔡)據
延伸/伸展/閱讀/閱讀
前5個月,我市工業和技術改造投資快速增長。
記者近日從有關部門獲悉,今年1-5月,工業和技術改造投資162.1億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增速高于全省51.2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二。
我市如何實現產業和技術改造投資的快速增長?對此,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受投資“項目年份”、同期基數相對較低等因素影響。今年1-5月,全市工業投資完成162.1億元,同比增長61.4%;增速高于全省51.2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二。技術改造投資133.3億元,同比增長72.9%,增速高于全省57.8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二位。其中,船山區工業投資增長317.6%,經開區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38.8%; 蓬溪縣工業投資由負轉正,同比增速由-0.7%變為4.4%。(蘇進全媒體記者杜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