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牌識別系統有兩種觸發方式,一種是外圍觸發,另一種是視頻觸發。
外圍觸發模式是指通過線圈、紅外探測器或其他探測器對車輛通過信號的檢測。車牌識別系統接收到車輛觸發信號后,采集車輛圖像,自動識別車牌并進行后續處理。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觸發率高,性能穩定。缺點是需要削地鋪卷材,施工量大。
視頻觸發是指車牌識別系統利用動態運動目標序列圖像分析處理技術,實時檢測車道內車輛的運動情況,在車輛通過時抓拍車輛圖像,識別車牌并進行后續處理。視頻觸發模式不需要線圈、紅外或其他硬件車輛檢測器。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施工方便,不需要削地鋪線圈,也不需要安裝汽車探測器等部件,但缺點也很明顯。由于算法的限制,該方案的觸發率和識別率遠低于外部觸發。
1.間接法:是指通過識別汽車上安裝的IC卡或條形碼中存儲的車牌信息來識別車牌及相關信息。IC卡技術識別準確率高,運行可靠,可全天候運行,但其整套設備價格昂貴,硬件設備非常復雜,不適合異地運行。條碼技術具有識別速度快、準確率高、可靠性強、成本低等優點,但對掃描儀的要求較高。此外,兩者都需要制定統一的國家標準,無法查驗車與條碼是否匹配也是技術短板,短時間內難以普及。
2.直接法:基于圖像的車牌識別技術屬于直接法,是一種被動式的汽車牌照智能識別方法。它可以在不需要任何發送車牌信號的車載發射設備的情況下,非接觸式采集運動車輛或靜止車輛的車牌號信息,并實時智能識別。與間接識別系統相比,首先,該系統節省了設備放置和大量資金,從而提高了經濟效益;其次,由于先進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可以提高識別速度,很好地解決實時性問題;第三,它基于圖像識別,因此系統中的識別錯誤可以通過人的參與來解決,而其他方法很難與人交互。
車牌識別系統的識別率也與車牌質量和拍攝質量密切相關。車牌質量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生銹、污損、掉漆、字體褪色、車牌被遮擋、車牌傾斜、高亮反光、多車牌、假車牌等。實際拍攝過程也會受到環境亮度、拍攝模式、車速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車牌識別的識別率,這也是車牌識別系統的難點和挑戰。要提高識別率,除了不斷改進識別算法,還要想辦法克服各種光照條件,使采集到的圖像有利于識別。
車輛牌照識別技術結合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對車輛進行識別,可以實現車輛自動識別,通過路口時不停車自動收費。在停車場的管理中,為了提高車輛在出入口的通行效率,車牌識別正在通過為不需要收取停車費的車輛(如包月貨車、內部免費車輛)建設無人值守的快速通道,改變進出停車場的管理模式。
一個車牌識別系統是否實用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國際交通技術對識別率指標做了專門的討論,要求所有卡片24小時正確識別率在95%以上。
為了測試一個車牌識別系統的識別率,需要將該系統安裝在實際應用環境中,全天運行24小時以上,在自然交通流動時至少采集1000個車牌,并將車牌圖像和識別結果存儲起來以便于查閱。然后,需要得到實際的過往車輛圖像和正確的人工識別結果。之后可以統計出以下識別率:
1.自然車流識別率=所有品牌正確識別總數/實際通過車輛總數。
2.可識別車牌百分比=人工正確讀取的車牌總數/實際通過的車輛總數。
3.可識別車牌的正確識別率=車牌正確識別的車牌總數/人工讀取的車牌總數決定了車牌識別系統的識別率,比如可靠性和誤識率,這些都是車牌識別過程中的中間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