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三大硅片廠環球晶圓(Global Wafer)在收購全球第四大硅片廠德國實創的最后期限前,未能獲得德國方面的批準,以失敗告終。原計劃用于收購環球威化的資金將轉化為資本支出和經營周轉。預計2022-2024年總資本支出約36億美元,包括重大新廠擴建。從收購迅速切換到大規模擴張的背后,既是硅片市場需求旺盛的輝煌景象,也是各國對半導體收購越來越謹慎的隱憂。
“太好了,不會被打擾”
2020年底,環球晶圓宣布以45億美元收購同為硅片生產商的德國實創電子,以期快速提升產能和市場份額,大幅縮小與全球前兩大硅片廠日本高盛和日本信越的差距。起初,環球晶圓希望在2021年底完工。然而,直到今年1月31日的最后期限,仍未獲得德國監管部門的批準,該項目不得不以失敗告終。
收購失敗后,立即轉向擴大生產。全球晶圓的強勢來自于過去40年來罕見的硅片短缺。據SEMI統計,2021年,世界硅片出貨量增長14%,硅片收入增長13%,達到126.17億美元,超過2007年創下的121.29億美元的紀錄。12寸、8寸、6寸晶圓需求旺盛。
滿負荷的生產線,鎖定產能的長單,讓頭部硅片企業充分感受到了甜蜜的壓力。
全球第二大硅片廠高盛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橋橋本(Takahashi Hashimoto)2月9日在法國會議上表示,硅片的市場環境“非常好,令人不安”。此前,他對媒體表示,硅片短缺在半導體行業持續了近40年的時間,這是前所未有的。SUMCO的產能到2026年底已經賣光了。得益于市場需求和產品價格調整,SUMCO 2021年收入達到335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4億元),年增長44%。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銷售額將達到99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4億元),季度增長7.8%。
環球晶圓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許也對媒體表示,硅片需求嚴重供不應求,環球晶圓保持滿負荷生產,仍無法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全球晶圓陸續與客戶簽訂長期合同,2023年已經看到訂單的能見度,2024年需求還會繼續。
硅片行業的高景氣度也傳導到了內地市場,促進了內地硅片企業的利潤提升。2021年,麗昂威和中環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年度增幅預計達到三位數(業績預告披露)。
從市場環境來看,以綠色、環保、智能為核心的新經濟、新產業,刺激了硅片行業下游需求的持續增長。Leon Wei在公告中表示,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智慧經濟快速發展帶動的下游需求持續增加,公司所處行業市場景氣度持續提升,市場需求旺盛,公司銷售訂單飽滿,產能持續釋放。
從下游需求來看,晶圓代工企業傾向于通過長期訂單鎖定硅片產能,這將為硅片企業的營收帶來更多保障。上海硅業1月底發布的公告稱,子公司上海新盛擬分別與長江存儲、武漢新芯簽訂長期供貨協議,標的為集成電路用12英寸硅片,供貨周期為2022 -2024年。
從供應商的角度來看,硅片企業自身產能釋放和產品升級促進了盈利能力的提升。Leon微硅業務的增長主要得益于前期布局和6英寸、8英寸、12英寸硅片新生產線建設的完成,12英寸硅片的技術能力通過前期客戶拓展和產品驗證已經覆蓋超過14nm的技術節點邏輯電路。中環股份半導體材料業務的增長主要受益于加快新生產線投產釋放有效產能,提高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改善產品結構,加快技術研發和客戶認可,順利推進新投資項目,加快品牌建設和全球布局。
但內地硅片企業在體量和盈利能力上與頭部企業仍有明顯差距,頭部企業單季營業利潤往往超過內地企業全年凈利潤。
集成電路研究院高級分析師趙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硅片企業的利潤主要來自下游晶圓制造客戶的長期訂單,所以大客戶、大訂單是決定硅片企業盈利的主要因素,而獲得長期訂單需要硅片企業有客戶積累,這樣才能保證產品的高度一致性。此外,半導體設備、材料、制造等相關企業或R&D中心會因為大量的工藝研發而大量購買試片,給硅片企業下訂單,但試片的低價和銷量會給硅片企業帶來低利潤?!敖ㄗh大陸硅片企業充分利用現有積累, 加速自身產品的應用,努力進入大客戶的供應鏈并積累良好的信譽,實現自身對半導體行業的價值?!壁w對說道。
未來的并購很難。
環球晶圓收購實創電子因未獲德方批準而失敗,也給2022年的世界半導體M&A局勢蒙上陰影。據報道,德國經濟部發言人表示:“作為投資審查的一部分,不可能完成所有必要的審查步驟?!?/p>
“從這個an案,以及之前美國監管機構是否私有化收購麥格納半導體等an案來看,很明顯各國監管部門對半導體領域收購的監管更加嚴格?!毙狙锌偨浝硗跣↓堉赋?。CINNO Research半導體事業部總經理Elvis Hsu也指出,世界各國都比較重視芯片在國內的戰略地位,積極在國內建立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避免受制于人??梢灶A計,2022年的國際半導體并購案會更加嚴謹。
在2020年的大規模并購浪潮之后,2021年沒有出現新的重大并購,基本上是之前并購的延續,所以人們一開始對2022年有很多期待。但新年伊始,又有兩起失敗的安案(英偉達收購ARM、環球晶圓收購實創電子),讓人對2022年半導體并購形勢難以樂觀。
埃爾維斯·許(Elvis Hsu)表示,人們仍在關注之前一直傳言的幾起重要并購:然而,隨著辛格2021年10月的IPO上市計劃,這意味著英特爾對辛格的收購已難以實現。西數要實現對俠客的并購難度更大,因為一旦俠客被賣掉,就意味著日本大規模的存儲芯片公司所剩無幾,世界閃存業務基本掌握在美韓廠商手中,這使得并購一旦啟動就面臨更加嚴格的審查。三星收購恩智浦也因疫情爆發導致半導體供應短缺而引發更多不確定性。今后,各國對M&A審查的重點將是優先供應國產半導體芯片。
王小龍還表示,未來半導體并購如果發生在設計公司之間,不涉及制造設備等重資產,雙方業務不會產生壟斷,成功的可能性可能更大,比如AMD收購Xilinx,前期通過了審核,否則通過監管審核的難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