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錨施工主要包括錨號定位、錨制作、成孔、放錨、灌漿等主要工序。
錨桿成孔施工是抗浮錨桿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拉拔試驗階段,采用錨桿鉆機(錨桿鉆機)進行干鉆。正式施工之初也采用干鉆,但經常發生塌孔。場地內雖采用人工降水,但僅服務于土方開挖和邊坡支護,水位僅降至坑下30厘米。由于地下水位較高,在砂層較厚的部分孔壁自穩能力減弱,因此發生塌孔。而且干鉆沒有洗孔過程,不能保證摩擦力的正常發揮。因此,錨式鉆機(anchor drill鉆機)可用于更合理的鉆井方法:套管鉆井、泥漿鉆井和清水鉆井。在套管鉆井中,套管首先用于保護井壁, 然后用水泥砂漿保護墻體。雖然可以解決塌孔問題,但被套管堵塞的孔壁段的泥皮是洗不干凈的。清水鉆井,在砂層薄的部分,粘土可以造漿,鉆井容易。泥漿鉆進,泥漿可以在砂質土層較厚的部分護壁。鉆至設計深度后,下放錨桿并加入1 ~ 3 cm再生碎石,然后進行洗井,這樣可以保證不塌孔。
抗浮錨的優點:
1.集中布點:一般布置在柱下;優點:可以充分利用來自上層建筑的垂直力來平衡一部分水浮力;由于錨桿布置集中,抗力強;
2.集中式直線布置:一般布置在地下室樓板梁下;優點:由于錨桿相對集中,抗力較強,對于跨高比小于6,需要錨固在堅硬巖體中,不適合軟弱巖土的底梁,可以適當考慮來自上部結構的豎向力,以平衡部分水浮力;地下室樓板配筋量大;
3、均勻布置:均勻布置在地下室底板下;優點:適用于所有巖土體;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較小,個別錨桿承載力不足,抗力較差。由于錨桿布置比較分散,對于地下室底板以下的外防水施工比較麻煩;
4.硬巖建議集中布點;硬巖、硬巖推薦集中線形布置;建議在所有情況下采用平面均勻布置。
抗浮錨使用注意事項:
1.集中布點,抗浮錨桿和巖錨基礎組合最佳,要注意柱底彎矩對錨桿拉力的影響,尤其是在柱底彎矩較大時;
2.參考《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 50330-2013),選用可選錨桿;
3.應準確區分巖石條件(硬巖、硬巖、軟巖、軟巖和極軟巖)。參見《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 50330-2013)表7.2.3-1中的注4。
4.錨桿抗拔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并參考《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 50330-2013)附錄C;
5、抗浮設計水位的確定應合理可靠,一般應由地質勘察單位提供,比較可靠和有說服力,應設置水位觀測井,對于超出抗浮設計水位應有對策;
6.在錨桿抗拔承載力特征值的現場試驗中,由于一般是由單個錨桿來加載,所以不考慮錨桿間距的影響,尤其是當錨桿間距較密時;當單個錨桿影響范圍內的土體自重大于錨桿拉力時,錨桿間距的影響可以忽略;
7、由于錨筋會穿過防水底板,錨筋應有防水措施;
8.錨體和(巖)土層的錨固長度應取有效錨固長度,因為基坑開挖會擾動底板下的土體,特別是爆破開挖的基坑,一般為300-500MM。
新型膨脹錨的優點:
新型擴底錨桿與傳統土層錨桿的顯著區別在于錨固截面形式的不同。傳統錨桿是依靠錨固段周圍土體的粘聚力和摩擦效應來傳遞力荷載,所以錨固力取決于有效錨固段的長度,而袋式膨脹錨桿主要取決于膨脹劑的端部壓力,錨固力主要取決于膨脹劑的端部承載面積,所以膨脹劑的長度只需要滿足有效壓實土體的要求,錨固段的長度可以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