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全國首臺多功能生姜播種機亮相山東安丘中國生姜產業現代化示范園。這是繼2021年生姜聯合收割機研發成功后,山東研究院研發的又一新裝備,實現了生姜種子收獲全程機械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助力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

19日,新研制的多功能生姜播種機首次投入田間,一亮相就吸引了眾多生姜種植大戶和農機代理商。集深松旋耕、起壟、精準施肥、播種、覆土、鋪設滴灌帶等功能于一體,一次性完成6道作業程序,每小時可播種3畝。
據姜農介紹,種植生姜涉及翻耕、起壟、破姜籽、催芽、播種、覆土、地膜覆蓋、鋪設滴灌帶等多道工序。傳統種植方式,每畝至少需要3名技術工人,綜合成本約1115元/畝。新研制的多功能生姜播種機,效率提高15倍左右,效益提高6倍左右,平均每畝成本降低近千元。
據悉,生姜是安丘農業的支柱作物,年種植面積約20萬畝,是國內各縣中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和全國一樣,升級轉型發展面臨很多瓶頸。種植生姜需要整地、熏蒸、施肥、起壟、選種、播種、覆土、噴藥、地膜覆蓋、遮光、生姜栽培、采收、貯藏等一系列步驟,勞動強度大,技術性強。目前姜農的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按照傳統的生產模式,65歲以上的人大多是不稱職的,而年輕人又不愿意從事這種繁重的體力勞動,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日益突出。生姜產業適度規?;?、標準化和可持續發展, 設施和設備的現代化已成為當務之急。山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與安丘合作,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生姜產業作為樣本,推動產業繁榮,構建齊魯模式,希望通過系統實踐,找到一條可以推廣應用的發展道路。
針對生姜產業發展中的痛點和難點,山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農業研究所以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為指導,聯合山東省農業機械研究所等單位,組建了國內領先的農機裝備設計研發團隊。2021年11月,研制出生姜聯合收割機,成功實現了生姜采挖、運輸、清土、姜苗分離、姜塊包裝的機械化作業,作業效率比傳統人工作業提高100倍。至此,生姜種子采收全過程實現了機械化,姜農從艱苦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促進了生姜產業轉型升級,農民增收, 農業增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客戶端記者趙國祿通訊員閆力偉國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