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由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司長王嘉韻先生于4月19日15: 00就農產品市場形勢、糧食肉蛋奶生產形勢、農機報廢更新補貼等問題回答媒體提問。
針對今年疫情防控形勢,農業農村部更加注重發揮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主體作用,通過加強組織調度、加大機具供應、協調保障農機轉運等措施,努力做到防疫情不誤春耕。與往年相比,今年春季農業機械化生產有四個顯著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化”。
一、備耕上線。及時開通春耕農機網上服務站,加強技術培訓和組織調度。通過手機APP模式,實現了農民購房補貼在線上發放,保證了政策的執行不受疫情影響。
二是服務社會化。全國有7萬多個農機合作社從事春耕生產,很快將在附近推出以耕代種、一站式全機械化、綜合耕作等服務。很多地方還通過“滴滴農機”的方式,幫助農民足不出戶完成春耕,讓小農戶春耕省心省錢。預計合作社社會化服務面積達到2億畝,同比增長6%。
三是智能裝備。今年春季,全國投入使用植保無人飛機3萬余架,同比增長25%以上,投入使用北斗導航、自動駕駛拖拉機及配套設備2萬余臺,同比增長15%左右。這些智能設備應用也為減少春耕生產人群聚集,有效防控農村地區疫情蔓延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四是技術的綠色化。南方水稻產區以新型農業機械為載體,進一步推動有序拋秧、同步側向深施等綠色技術的推廣應用。北方將在東北投入4.5萬臺高性能玉米免耕播種機,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4000萬畝。在提高玉米播種質量的同時,要對黑土地實施戰略性保護。
總的來說,今年春耕投入的農機總量將達到2200萬臺(套),比去年增加30萬臺(套),完全可以滿足春耕生產需求。湖北省已組織調度30萬臺耕整地機械、2.4萬臺插秧機參與春耕,可有效保障今年早稻生產用機需求。
(編輯: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