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種者觀察現場。
□全媒體記者楊/圖
“R&D機具得到了越來越多農民的認可,節約了成本,增加了產量,提高了效率。目前機器已經賣完了?!?0月30日晚,該機的研制者之一、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唐研究員在微信朋友圈里說。
唐所說的機器,是指稻茬麥免耕施肥播種機。
發展了20多年
克服小麥播種的問題
回顧播種機的發展歷程,唐介紹,他的團隊一直專注于水稻后小麥播種技術的研究。從1980年的免耕技術研究,到1990年的免耕開播水稻秸稈覆蓋栽培技術研究,再到本世紀初的免耕旋播技術研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解決了不同的技術難題。
其中,免耕旋播技術的研究分為兩個階段。
這種技術的優點是機器小巧輕便,工作效率高。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扶拖拉機越來越少,動力和播種機的一體化設計限制了動力的多樣化使用。另一方面,收割機也從小型的半喂入式發展到大型的全喂入式,進行社會化服務的農業手在追求作業速度的同時,又不愿意進行緩慢、耗油的切碎作業,因此高茬收割盛行。
“第一階段是2004年到2012年,我們以手扶拖拉機為動力進行整體設計?!笔∞r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告訴記者,現階段水稻收割時要求將秸稈切碎、撒播,播種時一次性完成播種、施肥等程序。
第二階段是2013年至2019年?!拔覀儚臋C械設計、農藝優化、動力類型等方面研究形成了滅茬旋播技術?!崩钫f,這就徹底解決了稻后麥播的問題——從“不播,不整齊,長不好”到“播了,不整齊,長不好”。
“四川制造”免耕播種機升級版的大規模應用始于2017年。唐介紹,小麥播種時,廣漢市金盞鎮種糧大戶吳擔心水稻收晚,秸稈量大,不知如何播種。唐商量后,買了滅茬機和2BMF-12型免耕帶旋播機,僅用8天就完成了600畝播種。
“當時用這臺機器,病蟲害雜草防治大大減少到三次,不完善粒0.45%。與過去相比,小麥不僅種了,而且種得好?!眳谴焊嬖V記者,最終平均畝產達到480公斤,畝產產值達到1209.6元,畝產凈利潤359.6元。
走出蜀都鄉
“四川制造”小麥免耕播種機廣受好評。
“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今年購買了17臺播種機,推廣當地小麥抗濕播種?!碧平榻B,近年來,升級改進后的新一代機具不僅在四川廣泛使用,還走出了蜀鄉,在豫、蘇、皖、鄂等小麥主產省稻茬麥區表現良好。
“江蘇70% ~ 80%是稻茬麥,非常需要適合稻茬麥生產的播種機?!苯K省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王研究員告訴記者,由于江蘇秋播季節降雨較多,秸稈還田較少,當地免耕播種機在播種時經常遇到秸稈纏繞、旋切等問題,影響播種進程和效率。
同樣的麻煩發生在長江中游的湖北省。湖北省國營清河農場農技推廣站站長曾祥志告訴記者,當地稻茬小麥最佳播種期一般與雨季重疊,滾筒播種機作業受限。
與江蘇、湖北小麥播種時的天氣類似,我省稻后小麥播種時由于秋雨連綿,土壤濕漉漉、黏糊糊的。我省小麥生產通過“稻后麥免耕旋播技術”及配套研發機具的合作,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
“三四年前,我們通過專家交流得知四川有這樣的機器,決定引進,試圖解決濕土、秸稈還田容易堵塞排種管、秸稈纏繞等問題?!蓖鯇φf道。
曾祥志告訴記者,這臺機器可以機械多用。在小麥播種的基礎上,通過探索,發現水稻直播也可以。此外,它還具有種肥調節精度高、機械倉種肥容量大、播種質量高等優點?!霸诜莱辈シN方面效果尤為突出,平均每天播種面積達到50 ~ 65畝?!?/p>
"除了增加產量,機器和工具還節省勞力和金錢."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黃淮南部科學家、河南農業大學研究員王永華說,原來常規播種需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八拇ㄔ臁毙←溍飧シN機集除草、旋耕、播種于一體,省力高效。
“川產小麥免耕播種機受到各小麥主產區的認可和歡迎,因為省外使用的機器往往是從旱地機器上購買的,不適合水旱輪作稻茬小麥,而四川專家針對稻茬小麥這一難題,專門研制了適應性強的小麥免耕播種機?!碧品治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