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陸川縣羅珊鎮柳巖村的水稻種植大戶王永成操作著自己的水稻播種機在稻田里播種。一輪操作下來,和往年相比,省時省力不少。此舉引來當地農業專家、業內人士和農民“圍觀”,大家都稱贊他的水稻播種機“厲害”。
一位64歲的農民,沒受過什么教育,只會幾句話,卻能開發出水稻播種機。日前,在陸川縣羅珊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黃軍的指引下,記者見到了這個“陌生人”。

王永成擅長操作農業機械。

王永成研制的水稻播種機
為了節省人力,種植大戶決定自己造水稻播種機。
在王永佳成的大院里,堆放著各種大小不一的農業機械,有犁地的旋耕機、收割水稻的收割機等。,還有各種維修改裝設備,堆滿了整個院子。簡直就是一個農機維修的小作坊,其中放在院子中間的一臺履帶式農機最為搶眼。這是王永成發明的水稻播種機。
“2015年就有了造水稻播種機的想法,主要是為了省工省時?!蓖跤莱山榻B,當時他家種了幾十公頃水稻,一共10個勞力。農忙的時候,全家人都在忙忙碌碌。當時市場上有旋耕機收割水稻,但沒有播種機。因此,對于種植大戶王力可永城來說,迫切需要一種高效的水稻播種機。沒有現成的,所以王永成決定自己造一個。
然而,王永成沒什么文化,只會幾個字,更不用說技術了。唯一的好消息是,經過多年的耕作,他能熟練操作各種農業機械,初步了解一些機械設備的工作原理。為了提高開發效率,王永成找來一臺舊收割機,把底盤和履帶以外的東西拆下來,用作播種機的底座。在此基礎上,研制并組裝了水稻播種機。由于沒有經驗可循,在制作第一臺樣機的過程中,王永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即制作一臺可以直接在田間播種的機器。
“在開發過程中,需要通過實地的實踐來檢驗是否合理可行?!蓖跤莱苫貞浾f,很多零件都是組裝拆卸,拆卸組裝,反復實踐后才確定的設計。焊接、切割和改裝工作都是由王永成和他的兒子在他們自己的院子里完成的。
歷時五年研發成功,申請了四項發明專利。
兩年后,第一臺樣機做出來了,但樣機只能算“點唱機”。王永成將原型投入到實地,結果并不令人滿意。幼苗的行距和株距沒有控制好,田里水多種子發芽率很低,水少雜草多。實驗以失敗告終,但王永成并不氣餒,堅持研制水稻播種機。
2018年,羅珊鎮農機技術推廣站站長黃軍在了解到王永成播種機的發展情況后,對王永成進行技術指導,對王永成改良播種機的各種設計進行理論驗證和計算,并提出修改方案,共同探討解決設計和技術問題,使王永成在R&D進程中避免了很多彎路,也進一步加快了R&D進程。兩人也在水稻播種機研發的道路上成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2020年,經過多次改進,王永成水稻播種機的樣機終于確定,并在田間試驗,效果良好。2020年12月,王永成作為主要創造者,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四項發明專利。目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經接受了這些申請。在水稻播種機的研制過程中,王永成花了20多萬元。
水稻播種效率大大提高,大規模生產有望。
王永成研制的水稻播種機被涂成黑色,其體積大約相當于一臺小型收割機。機器前面是一個很大的圓形轉軸,轉軸上繞著一個很薄的刀片,主要用來通過旋轉的刀片抓取水田里的泥土。機器的一側有一根方管,里面有一條傳送帶,把刀片抓來的泥輸送到機器中央,進一步搗碎。
“把秧盤從兩邊放到機器的中心。機器把秧盤整平后,就播下種子,然后自動整齊地放在田里,播種就完成了?!蓖跤莱山榻B說,這臺機器的效率很高。以前他家10個勞力一天能播1000粒稻種?,F在這臺機器三個人一個小時就能完成,播種質量也很令人滿意。
據了解,在王永成授予的四項發明專利中,主要包括放泥、播種、放秧盤和整機三個方面。目前市場上幾乎沒有生產水稻播種機的廠家。王永成研制出水稻播種機的消息傳出后,在業內引起巨大反響。許多農業機械制造商與王永成聯系,有意購買發明或合作。
“目前這臺機器功能基本完善。如果對一些細節進行優化可能會更好,但這不會影響整機的性能?!蓖跤莱杀硎?,未來如果有可能,可以與相關廠商合作,批量生產這種水稻播種機,讓更多的農民從中受益。(記者溫益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