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在中國的農機市場上,如果說農機產品非常重要,但卻被忽視甚至遺忘,那一定是被鞋子拖住了。如果不是前幾天有人在網上分析履帶式拖拉機的補貼問題,連作者本人都記不清履帶式拖拉機了,但是履帶式拖拉機正在強勢回歸。請聽作者為你分解。
尾隨優勢:保護性耕作,不可替代。
在這里,我給大家大致介紹一下拖延癥的知識。十年前作者不需要啰嗦,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拖延癥,所以老調重彈還是有必要的。
1.接地率低,以保護土壤。
避免在旱地拖拉形成犁底層,保墑防旱;防止水田破壞堅硬的底層,保證水田的正常耕種;輪拖的比壓是履帶拖的三倍。試驗表明,輪拖壓實后耕地出苗率僅為30%-40%,而履帶拖壓實后仍可達到80%-90%。水田拔河影響插秧收割,甚至導致泥足加深,無法耕種。
2、牽引力大,深度轉彎和負重運行優勢明顯。
同等重量的拖拉機牽引力是輪式拖拉機的1.4-1.8倍。牽引效率方面,輪式拖拉機最大牽引效率為55-65%,履帶式拖拉機可達70-80%。也就是說,同樣馬力的拖拉機比輪式拖拉機多損失15%的有效功率。
3、工作效率和車輪拖半斤。
拖拉機用于農田作業,旋耕速度一般為5 ~ 6公里/小時,犁作業速度一般為7 ~ 9公里/小時,耙作業速度一般為10 ~ 12公里/小時..牽引車-拖車的速度相當于輪式拖車的速度。無論是耕、耙、播,拖拉機掛車不比輪式掛車慢,但有明顯的牽引優勢。
4.出色的通過性和爬坡能力
履帶式拖拉機由于重心低、附著系數大,具有良好的抗傾覆和滑動的斜坡穩定性,還具有轉彎半徑小、機動性強、越野爬坡能力強的特點。它們比輪式拖拉機對山地、丘陵地區的農田、梯田有更好的適應能力,尤其是裝備橡膠履帶后,屬于全地形作業機械。
履帶式拖拉機有很多優點,但最大的缺點是速度慢,在轉場時很不方便。全鋼履帶拖拉機也會嚴重損壞路面。在一些地區,履帶式拖拉機被限制上路。不過這些缺點和他們的優點比起來也不算什么,都是可以解決的。比如更換橡膠履帶,可以解決損壞路面的問題。
他山之石:歐美鞋類需求穩定,高端化趨勢明顯
拖車是舶來品。履帶式車輛于1713年首次出現在法國。19世紀,美國人阿爾文·倫巴迪制造了第一臺商用履帶式拖拉機。20世紀初,履帶式拖拉機廣泛流行,特別是用于農場工作。
據統計,在歐美成熟的農機市場,拖拉機銷量占10-15%,國外的拖拉機比輪式拖拉機先進,技術含量、配置、價格都比輪式拖拉機高一個檔次。
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艾可、克拉斯等全球排名前五的歐美大型農機制造商都生產拖拉機,但這些公司的拖拉機都是200馬力以上的重型機器。凱斯是拖拉機的集大成者,其生產的Steiger620最大馬力為692馬力,是當今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履帶式拖拉機。
當然,也有許多外國企業生產小型履帶式和輕型拖拉機,如紐荷蘭、蘭博基尼、久保田和馬洋。
歐美的大馬力拖拉機主要適用于大型農場的大面積種植作業,中小型拖拉機主要適用于坡地、果園、小地塊的特種作業,日韓的拖拉機主要用于水田和濕地,但歐美有一個顯著特點。哪里經濟發展水平高,收入高,哪里對履帶的需求就大,反之亦然!
昔日輝煌:曾經獨霸天下,后來逐漸衰落。
總是說別人家的,現在來說說自己家的鞋吧!
經歷過人民公社的人應該都很熟悉拖鞋吧!那時候在田里、田間、公路上跑的拖拉機都是拖掛的,很少見到輪式拖拉機。中國制造的第一輛拖拉機是拖車,由第一拖拉機廠于1958年生產。那就是著名的東方紅-54。當時人們口中的鏈軌拖拉機是東方紅-54。
上世紀六八十年代,國內農機動力產品主要是履帶式拖拉機。1980年,東方紅履帶拖拉機銷量超過24000臺,創下歷史紀錄。
為了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第一拖拉機廠推出了設計年產量為15萬臺的新拖拉機廠。但新廠建成后,拖拉機銷量下降,所以裝車一廠始終沒有滿負荷生產。
隨著土地承包到戶,農業規模被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取代,農業生產極度分散,鞋和拖拉機的生存條件喪失,銷量開始陡然下降。直到本世紀初,隨著土地規模的再次集中和北方地區農田水利建設的興起,對鞋和拖拉機的需求有所恢復,但最高的一年也只有3500輛左右,與24000輛的峰值相差甚遠。因為這個行業已經沒落,很少有新的競爭對手。
之后,輪式拖拉機統治了世界。即使在南方的稻田里,人們也寧愿使用高輪胎的水田拖拉機,而不是跑步機。用戶不喜歡,廠商當然也不感冒,跑步機逐漸沒落。最后基本退出了農機市場,專業跑步機也以輪式拖拉機為主,他們的跑步機成了雞肋生意,年銷量下滑到1000臺左右。
王者歸來:大規模農業,保護性耕作,強勢回歸!
時勢造英雄!生產力發展造就英雄農機!近年來,隨著農業的大規模發展,保護性耕作方法被廣泛接受,綠色農業的呼聲開始強烈回歸!然而,與七八十年代不同的是,這次回歸的市場需求完全不同,王者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態回歸!總的來說,履帶式拖拉機在以下幾個方面會有精彩表現。
1.南方水田三角履帶車
中國的水稻種植分為長江以北地區和長江以南地區。北方水田種植區,水稻收割時田里的水被抽干,水田變干,用輪式拖拉機耕地沒有問題;長江以南有30多個省、市、自治區,共種植水稻約2700萬公頃。這些地區長期使用輪式拖拉機,水田泥腳越來越深,土壤結構破壞嚴重。插秧機、播種機、手扶拖拉機和其他農業機械不能下地。在一些地區,良田變成了荒地,因此農民開始拒絕用輪式拖拉機下地。
面對輪式拖拉機在水田耕作中的缺點,三角形履帶式輕型拖拉機應運而生。該拖拉機采用橡膠履帶作為行走裝置,接地面積大,接地壓力低,具有優良的行走功能。翻耕后田地平整,不損壞犁底,實現水田保護性耕作。
湖南農夫機電有限公司等小企業率先在國內推廣三角輕型履帶。后來,雷沃重工、中聯重科、東風農機等大企業也開始效仿,就連向大型重型拖拉機發展的易拓股份也推出了C602S輕型履帶式拖拉機。至此,國內農用拖拉機第一梯隊全部進入輕型拖拉機市場,標志著我國水田輕型拖拉機時代的到來。
2.北方主要糧區的重型拖車
東北、新疆、內蒙古等糧食主產區使用輪式拖拉機十幾年后,土壤板結、犁底增厚現象逐年突出。因此,近年來履帶式拖拉機開始普及,兵團和農墾系統每年都要增加一定比例的履帶式拖拉機。大型農場和規模養殖戶也開始關注履帶式拖拉機。
從生產企業的角度來看,易拓仍然是中國產品的獨家供應商。雖然高格有銷售,但比例很小。易拓東方紅履帶拖拉機明顯向大馬力發展,國內最大的履帶拖拉機是東方紅C1802E。
大型重型履帶式拖拉機以進口設備為主,如凱斯向新疆進口的450履帶式拖拉機。筆者還在新疆棉區看到了卡特彼勒500馬力履帶式拖拉機。
總體來看,北方糧食主產區對大型重型履帶拖拉機的需求呈上升趨勢,國貨向180馬力發展,以進口三角履帶為主。
3、“梯變坡”中型拖車
上世紀六八十年代,北方地區持續30多年的“改坡為梯”和大規模農田水利建設,拉動了60馬力以上中大型拖拉機的銷售。然而,隨著項目的結束,對拖拉機的需求也逐年減少。
近年來,隨著規?;r業的發展,一些地區開始“變梯田為坡地”。比如重慶計劃把2000萬畝梯田變成緩坡,坡地比梯田更適合大規模農業發展和機械化耕作。其實歐洲和意大利、西班牙、丹麥等國家多是坡地,但這些國家農業規?;?、機械化發展得很好,大量中小型農機生產企業也成長起來了。
農業部也開始重視“改梯還坡”,預計國家將出臺政策鼓勵各地加快“改梯還坡”?!白兤聻樘荨币欢壤瓌恿寺膸酵侠瓩C和農用推土機的需求?,F在需要大量的履帶式拖拉機和農用推土機把梯田恢復成坡地,這無疑會提振中型履帶式拖拉機的需求。
4.履帶式拖車底盤開發的變形產品。
與輪式拖拉機相比,即使需求比例保持在10-15%,履帶拖車仍然是一種補充產品和少數產品,但與履帶拖車底盤一起開發的變型產品是不同的。有些產品甚至超過了軌道拖車本身,有些少數產品會一起產生長尾效應,總量會超過軌道拖車。
例如履帶式旋轉耕耘機。這是在履帶式底盤技術基礎上開發的最成功的產品。它首先由湖南龍舟開發,隨后是沃德、星光農機、中聯重科和雷沃等企業?,F在,履帶式旋耕機已經成為一個全新的產品品類,年銷量超過5萬臺,遠超鞋類和拖拉機的國內銷量。
利用拖掛底盤開發的產品屬于橫向開發。除了旋耕機之外,還有履帶式運輸車、移動電站、割草機、噴霧器、噴霧器、推土機、掃雪機、中耕機和葡萄收割機。
總之,沒有什么意外和不可能,履帶式底盤在特種作業中優勢明顯,可以橫向發展一系列農機產品。
最近怎么樣?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你一定對拖鞋有很深的印象,也增強了你對這個不起眼的農機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