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熱錢以外幣形式進入中國,兌換成人民幣,存在于股市、房市等行業。
應該清楚,沒有什么可包括的。
國際熱錢的作用當然是促進投資,增加社會財富。危害是熱錢具有投機性,如果大量撤出,會造成股市下跌,財富縮水。雖然一般的定義可以說,但是要識別熱錢,確定熱錢的數量并不容易。因為熱錢不是一成不變的,一些長期資本在一定情況下也可以轉化為短期資本,短期資本也可以轉化為熱錢。關鍵在于經濟金融環境會不會導致資金從投資走向投機,從投機走向逃離。而我國目前實際固定匯率制度和美元持續貶值的外部金融環境,為熱錢進出創造了套利機會。
首先是熱錢進來對經濟有貢獻的虛假繁榮。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熱錢在押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同時,不斷在房地產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其他市場尋找套利機會。沒有什么比房地產市場更明顯了。兩年多來,中國房地產價格飆升,全國房地產價格漲幅超過12%,遠超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尤其是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一些大城市,房地產價格漲幅超過20%,甚至達到50%。即使是2004年嚴厲的宏觀調控也沒有遏制住房價的大幅上漲。因此,不排除部分套利資本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
許多房地產開發商不愿意降低價格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對國際熱錢抱有幻想,而他們能夠吸引國際熱錢進入中國樓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人民幣的大幅升值。
其次,熱錢涌入增加外匯占款規模,影響貨幣政策正常運行,擾亂金融體系正常運行,加劇國內通脹壓力。2004年,基礎貨幣投資達到6600多億元。據測算,約1000億美元的熱錢流入量為8000多億元。所以僅熱錢的流入就超過了全年的基礎貨幣投放。這就迫使央行在公開市場上使用大量央票強行核銷。僅2004年一年,央行就發行了近1.5萬億元的票據進行對沖,大大增加了央行的操作成本,同時也使得我國貨幣政策的主動性下降,貨幣政策的效果大大降低,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大。
據有關專家測算,截至2005年底,中國“熱錢”超過3200億美元,2006年底和2007年底分別為4000億美元和5000億美元。2008年6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的專家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網站上發表報告指出,在某些經濟模型假設下,中國資本市場的熱錢數量驚人,達到1.75萬億美元,約為截至2008年3月底中國外匯儲備的104%?!盁徨X”流入中國是由多種因素推動的:既可以規避國際金融動蕩風險,又可以套利人民幣,投機國內股市、樓市。
再次,熱錢流入人為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中國目前的匯率制度和美元的持續貶值可以吸引熱錢。所以,只要人民幣升值預期不變,隨著熱錢流入的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會更大。之后熱錢流出也會讓經濟劇烈波動。隨著美聯儲七次加息,美元加息增強美元吸引力,人民幣升值預期的不確定性增加,如果熱錢大規??焖倭鞒?,投機氛圍較大的市場價格會出現大幅波動,比如房地產價格快速下跌,債券價格大幅波動,股票市場大幅波動。
長期以來,發展中國家由于國內資金短缺,往往更關心外匯流出,希望外匯流入。泰國在1997年之前奉行高利率政策,大量“熱錢”涌入;泰銖貶值后,“熱錢”迅速出逃,導致泰國經濟大廈崩塌。
熱錢本身是有害的,但在其投資行業振興后,控制其惡性發展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