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一位68歲的農民
熱愛土地和機器。
憑著自己的堅持和執著
可以開發水稻、芝麻、油菜播種機。
在地里播種
一輪操作
節省大量的時間和人力。
這個“奇怪的人”是
↓↓↓
湖口縣朱堅村鄒源鋪下灣農民鄒志斌

中等身材,瘦瘦的,這樣一個普通的農民在談論他的發明,不僅僅是侃侃。早在40年前,鄒志斌就開始琢磨造播種機的想法,主要是省工省時。那時候農業機械還沒有普及,農忙時節全家人都忙得筋疲力盡。鄒志斌決定用從農機廠學到的一點技術和多年的耕作經驗,自己動手造一臺播種機。
因為沒有實物可以借鑒,從2012年開始,鄒志斌下定決心自己造一個,又花了四五年時間才真正造出一個實物。這期間畫了圖,畫了畫,很多零件都是裝拆,拆了又裝。經過反復實踐,確定了設計、焊接、切割、修改,所有的工作都是鄒志斌在他的院子里完成的。


第一代和第二代播種機
第一代播種機做出來后,鄒志斌在田間反復實踐,又做了第二代、第三代。同時,他還制造了芝麻播種機和油菜播種機。
因為芝麻必須埋在土里,鄒志斌還在播種機的基礎上做了改進。機器在運轉的時候,先翻土,再播種,再埋土,真是勞動人民的智慧。


第三代播種機
用漏斗向機器中加入種子。

自制推拉架上架,播前準備工作完成。

鄒志斌在院子里示范如何播種。
在拉的過程中,種子均勻地、間隔地播種。


播種機沒有貴重的材料,只是家里隨處可見的最普通的材料。


自制播種機尺
用于在播種不同大小的種子時調整間距。


自制表盤,播種機跑了多少米,都能數出來。

根據場地的大小
在原來的基礎上,兩端都可以加寬。
自制鐵撐,方便工作時休息。
不用擔心機器壓到水田里弄臟。
鄒志斌說,最初幾年,他只是在圖紙上寫寫畫畫,并沒有真正創作出實物。家人不理解他,勸他放棄,但他沒有氣餒。相反,他靠的是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經過潛心研究和探索,他終于發明了一種自動播種機,不僅效率高,而且方便。經過多年的實踐經驗,鄒志斌說,一畝水稻是人工播種的。
夢想是偉大的,但也是艱難的。不是每個人的夢想都會實現。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永不放棄的精神才能完成。
編輯:熊
審核: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