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正逐漸步入工業化的正軌,從春種到秋收都可以使用機器。這種方式省力省心,可以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輕農民負擔。大功率拖拉機的應用還可以增加播種機的作業寬度和速度,提高播種質量,實現增產增收。
目前,農業將考慮不同的土地環境、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種植條件,努力適應環境,提高作物的產量和質量。與此同時,各種聯合作業機械和免耕重型機械不斷發展。
機械播種并不是無懈可擊的,其質量主要取決于播種作業的深度以及是否有擁堵、漏播的情況。
最早的農民在耕作中使用的是“播種”,要求他們走遍田埂,邊走邊在地上隨意播種,但這種方法其實并不可靠。種子很容易掉。有的地方種子不多,有的地方太密太擠,不好產。
在河北邯鄲肥鄉,有一個名叫陳彥君的發明家。為了解決中耕機的疏漏,對播種機進行了改進。事實上,陳彥君是一個從事農業機械修理的普通人。應朋友的要求,他試圖改進農業機械。一開始難度可想而知。經過多次的改進和不斷的實驗,傳統的播種機還是會出現麥秸堵塞的情況。
后來,他發現旋耕機可以有效地穿過雜草和麥秸殘茬,并利用了旋耕機的原理。陳彥君又對播種機進行了改進,終于成功地使播種機不再被雜草和麥秸纏繞,而且不容易造成堵塞。而且可以用于旋耕、滅茬、混合施肥,肥料多管齊下充分攪拌混合后即可播種。
最有特色的是懸掛支架的使用,播種時可以隨著地形的不同自動上下調節。無論地形多么崎嶇,種子都能保持在相同的播種深度,從而保證了作物生長的時間間隔。它還配有六個檔位,可以控制作物之間的距離,可以在20厘米到35厘米之間選擇。播種后可直接施肥,省時省力,無需重復。
陳彥君發明的旋耕滅茬播種機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不僅使出苗率提高到98%,而且大大提高了耕作速度,節省了時間。按照過去的耕種速度,一個小時耕種6-8畝地的作業成本需要35-40元,那么一天的收益就是2000元,一般作物的耕種周期差不多需要20天,算下來。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和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省時省力,收獲很大,對農民非常有利。
陳彥君本人對旋耕滅茬播種機有著美好的憧憬,希望全國農民都能用上這種省時省力的先進機器,這種機器的普及也有利于農業現代化,增產增收。我們也期待更多像陳彥君一樣敢想敢做的人,能發明出更多有益于大眾、造福大眾的先進生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