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播種機是4000多年前由美索不達米亞人發明的。這種工具是一種木制犁,配有一個種子漏斗和一個將種子播種到地里的管子。
中國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6年),身為搜蘇校尉的趙國,集中了當時的先進工匠,創造了一種畜力播種機,并在長安附近推廣。后來,這種建筑遍布全國。建筑由高蹺、水桶和腿組成。木架是用來裝牛的,桶是裝種子的木盒,分為兩格,大格用來放種子,小格和播種調節門連接,均勻送種子。馬鐙腿是有開溝功能的小犁。這些結構在形狀和功能上與現代播種機的機架、種箱和開溝器相似。因播種寬度和排數不同,鈸可分為單腳鈸、兩腳鈸和三腳樓。三足鈸是鈸中的極品, 其可一次完成開溝、播種、覆土三個過程,初步實現聯合作業。
第一臺真正高效的播種機是由英國農民發明家杰斯洛·塔爾在1701年制造的。這臺播種機由馬拉著,可以同時播種三排種子。它有一個蜂窩筒和一個彈簧裝置,可以調節。到1800年,英國人詹姆斯·史密斯發明了一種帶犁鏵的播種機,其播種機構和犁鏵可調,性能可靠,因此史密斯被稱為“播種機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