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谷城縣農民張全喜在市農機技術推廣站的指導下,成功研制出新型小麥免耕播種機,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
小麥免耕播種機可以在作物秸稈切碎還田后,一次性完成開溝、深施化肥、小麥播種、鎮壓、秸稈覆蓋等多道工序。與傳統耕作方式相比,具有省工省力、減少工序、節約成本、提高化肥利用率、保護環境、增產增收的特點。
節本增效,開溝、施肥、播種、鎮壓、秸稈覆蓋聯合作業一次完成,減少了機器作業入地次數,降低了作業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實現了省工、省錢、省時、省力。不堵塞,秸稈全覆蓋,作業時交通順暢,有效防止秸稈堵塞纏繞,秸稈覆蓋均勻。集中施肥,減少浪費。機器工作時,復合肥一次性集中深施于土壤中,減少了人工施肥的揮發浪費。每畝施復合肥45公斤左右,種植肥料縱向和橫向間距4厘米,避免了用肥燒種子和幼苗的問題??购档?, 節水保墑,由于秸稈覆蓋均勻,減少水分蒸發,抗旱保墑。實踐證明,它可以減少冬季用水和小麥灌漿用水,從而節約大量水資源。有利于小麥幼苗的安全越冬和根系的生長,有利于次年地溫的快速恢復,提前了小麥幼苗的返青期。支撐力小。播種機的支撐功率一般為40-70馬力,工作寬度為128-192厘米,播種行數為8-12行。增產增效。經多年試驗,用該機種植的小麥綜合抗病蟲害能力強,穗大,灌漿期長,千粒重顯著增加, 可提高產量10%以上。整個生長期大概減少投資300元。
在倡導和發展綠色農業的今天,推廣小麥免耕播種技術顯得尤為重要。過去,為了獲得小麥的高產,往往高度依賴農藥和化肥,不僅增加了農民的種植成本,而且消耗了大量能源,加劇了農業面源污染。新型小麥免耕播種機的研發成功,為保護性耕作的推廣提供了一種先進、實用、性價比高的農業機械,對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糧食安全、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促進可持續發展將起到良好的作用。